OTA 运用到整车上将汽车升级为智能汽车。特斯拉 Model 3 曾经在 2018 年因为刹车成绩不够而被《消费者报告》评为不推荐,马斯克立马在推特上抗议之后,很快就用 OTA 改善了刹车距离。之后《消费者报告》再次测试,发现 Model 3 的刹车距离缩短了约 6 米,而拥有 19 年测评生涯的测试总监也表示开眼。 但同时在技术升级的过程中总是伴随着各种个样的 bug,例如特斯拉在 2019 年的“节日”更新中,不少用户就因为升级包太大而被“卡”在升级界面无法驾驶。 服务 硬件和软件的结合已经可以给到用户流畅的使用体验。在此基础上,全面的增值服务,则更为有效地完善了用户的售前售后体验。 1)直营体系 特斯拉打破了汽车行业多年以来的经销商模式。经销商模式可以带来的好处不言而喻,可以直接利用现有的庞大网络,极大程度上减少销售网络布局,且无需大量人力和资源进行管理,省时省力。 但是坏处也很明显,经销商纷繁复杂、难以管理,无法统一代表自身品牌,也无法保持统一的服务质量。更重要的是,经销商体系网络难以全面打通,且很多时候因为其自身利益考量,他们不会把店内真实数据反馈到厂商。 在用户体验和用户数据越来越重要的今天,汽车大厂们却鲜少搭建自己的直营体系,原因之一就在于,这样的销售模式已存在上百年,牵一发则动全身。 曾在互联网领域屡次创业成功的马斯克深谙用户数据和体验的重要性。截至 2019 第四季度,特斯拉已在全球搭建 429 个直营点。 这些直营店给到消费者标准的售前售后服务,也同时为特斯拉带来了一手、全面的用户数据。 举个例子,如果你的 Model 3 歇菜了,特斯拉会上门给你一台备用车,免费接走你的问题车辆,就像 Apple 的天才吧给到备用机一样,很是贴心。 2)充电网络 试想一下,出远门却没带充电宝/充电器的你,是不是很没有安全感?开着电动汽车出门却没有可用的充电桩,也是这种感觉。 “里程焦虑”始终是电动汽车绕不开的槛。电动汽车在一开始被认为没有人会买的原因,一是如果没有便捷可达的充电桩,很可能半路抛锚,二是充电效率太低,容易耽误事儿。 因此要推行电动汽车,不仅要提升电池技术,还势必要推进充电网络布局。早在 2018 年,特斯拉的超级充电站网络就已覆盖 99% 的美国人口。而截止 2019 第四季度,特斯拉已经在全球设有 1821 座超级充电站,16104 个超级充电桩。 特斯拉为用户提供三种充电解决方案: 家中:充电设施随买车赠送 路途中:选址通常位于高速公路旁的休息站、餐厅等 目的地:选址通常于餐厅、购物中心、酒店、度假村等 在不断布局充电网络的同时,特斯拉也通过革新充电技术来提升充电效率。例如 V3 超级充电桩,充电 5 分钟可续航 120 公里,15 分钟可达 250 公里。 不断推进充电桩网络、充电技术的决心和行动,大大提升了用户购买特斯拉电动汽车的信心和安全感。 3)太阳能系统 特斯拉之所以看中电能,是因为这是一种足够清洁的能源,使用过程中零排放、无污染。但是发电的过程却不一定。例如烧煤发电,就是一种对生态造成较大破坏的方式。 马斯克早就将目光着眼于太阳能,为了从源头实现清洁能源的目标,特斯拉开始打造太阳能系统。 2016 年,特斯拉对 SolarCity 发起了以全股票方案、26 亿美金的收购。SolarCity 是全美最大的太阳能发电公司,专门发展家用及商业光伏发电项目。马斯克认为,收购 SolarCity 的战略意义在于:特斯拉由此成为世界上唯一一个高度整合的可持续能源公司——从能源到储能再到交通运输。 收购了 SolarCity 后,特斯拉所推出的太阳能电池板,尺寸小到可以成为车库的一部分,每天能够发足够行驶 80 公里的电。搭配特斯拉的 Powerwall 家庭储能,实现了全天 24 小时对于包括电动汽车在内的所有需要用到电力产品的全套闭环服务。 这样的配件当前因为价格问题并没有那么普及,同时能源在各国都属于敏感的资源领域,并不容易进行推广和普及。不过仍然是给到了支持环保又有条件和购买力的群体一个不错的解决方案。 除了家用太阳能系统,特斯拉也同时打造了 Megapack 和 Powerpack 进军商用太阳能领域。 “2”开放专利与合作 上文提到,充电桩这类基础设施是电动汽车行业的绊脚石。为了提升电动汽车在行业中的占比,特斯拉不仅关注于自己产品的推广,同时还开放专利和合作,扩大电动汽车的影响力。 2014 年马斯克在特斯拉官网上发表博客,宣称“All Our Patent Are Belong To You(我们所有的专利都属于你们)”。他表示,“特斯拉旨在加速可持续的交通运输。如果我们为创造引人注目的电动汽车开辟了一条道路,但又投掷了知识产权地雷以抑制他人,那么我们所采取的行动就违背了这一初衷。特斯拉不会对任何善意使用我们技术的人提起专利诉讼。” 这意味着,特斯拉官网至今(截止 2020.4.4)的 361 项汽车专利技术完全公开,其中包含 160 多项电池技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