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废汽车中含有大量可再生资源,72%的钢铁、11%的塑料、8%的橡胶和6%的有色金属,汽车上的钢铁、有色金属材料的零部件90%以上都可以回收、利用,玻璃、塑料的可回收利用率达50%以上。”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我国汽车的报废率不高,近6年来我国汽车的推测报废率在2.5%至3.7%之间,实际拆解率不足1%。与此同时,报废机动车拆解技术研究在国内目前基本是空白。报废机动车是亟待开发的宝贵资源。 当前,小、零、散的“游击队”式企业仍在我国零部件行业占据大半江山。2019年第三季度国内汽车行业产量下降,对于零部件公司的波及较大,且行业自身的恢复速度仍不及预期,使不少零部件企业为此承压。 近年来,我国有关部门非常重视再制造产业的发展,出台和实施了一些新的政策,为国内企业开展汽车零部件再制造扫平了政策障碍,统一了思想认识,营造了良好的发展氛围。 值得一提的是,2019年1月30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报废机动车回收管理办法(修订草案)》,汽车报废的整个链条被激活,“五大总成”再制造解禁,为进一步引导汽车再制造行业健康发展、推动再制造产业链的构建打下了基础。 《办法》的完善与出台,必将推动我国零部件再制造行业健康发展。“这标志着,我国将大力支持零部件再制造产业的发展,推动再制造产业朝着规模化、产业化发展,走向更好、更快、更强阶段,走出一条适合中国特色的再制造产业发现新路。”中国汽车工业协会顾问杜芳慈向《中国汽车报》记者表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