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关注 科技 财经 汽车 房产 图片 视频 全国 福建

行情

旗下栏目: 新车 导购 行情 养护

长安汽车与一汽、东风等抱团取暖 氢燃料动力能否助力其转型?(2)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采集侠 人气: 发布时间:2020-01-18
摘要:分析人士称,长安汽车虽然在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方面布局较早,但是如今还是处在落后的地位,缺乏代表产品。长安汽车联合组建的T3公司强调进行氢燃料动力研发,也许就是为了在利用燃料电池弯道超车,打破如今的传

  分析人士称,长安汽车虽然在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方面布局较早,但是如今还是处在落后的地位,缺乏代表产品。长安汽车联合组建的T3公司强调进行氢燃料动力研发,也许就是为了在利用燃料电池弯道超车,打破如今的传统电池新能源车格局。

  氢燃料动力前景如何?

  根据提供动力方式的不同,新能源汽车可分为: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BEV,包括太阳能汽车)、燃料电池电动汽车(FCEV)、氢发动机汽车以及燃气汽车、其他新能源(如高效储能器、二甲醚)汽车等各类别产品。据研究机构彭博新能源财经,目前,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销售主要以纯电动与插电混动为主,从插电混动与纯电动汽车销售来看,2019年纯电动占据2/3。

  燃料电池汽车是一种利用氢燃料作为长时间续航,传统电池作为瞬间大电流输出互相配合的一种新型动力汽车。车用燃料电池系统通常使用高纯度的压缩氢气或者甲醇、甲酸、固态储氢等其他介质加重整系统所得到的高纯度氢气。与传统的电动汽车相比较,燃料电池汽车的电力来源为氢气通过燃料电池系统发电,传统电动汽车的能源来自于电网。

  燃料电池原理在1883年就被德国科学家提出,但受技术所限与高昂的成本,发展速度十分缓慢。近些年燃料电池相关技术不断进步,特别是丰田等日本公司的大力推进下,部分燃料电池汽车已实现量产。

  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通过查询专利研究网站relecura发现,日本、美国、中国、韩国和德国是燃料电池技术主要专利申请国。日本作为全球专利排名第一的国家,在多个关键技术上均处于绝对领先地位,专利领域最为全面,且控制技术方面的领先优势最为明显。美国和韩国各关键技术专利申请也比较均衡。中国比较重视电极和催化剂的研发,德国比较关注制氢、储氢以及燃料电池加热、冷却技术。

  山西证券研报显示,目前,我国已经初步掌握燃料电池汽车整车、动力系统与核心部件的核心技术并具有整车生产能力。但是,在燃料电池汽车车型平台开发方面,以上汽股份、上海大众、一汽、长安、奇瑞等公司为代表开发的燃料电池轿车均基于传统内燃车或纯电动汽车进行改制,尚未掌握燃料电池汽车专用车身、底盘开发、底盘动力学主动控制等关键技术。燃料电池电堆开发方面,目前已具备60kW以内的单个燃料电池电堆开发能力,体积比功率基本可达到2.0kW/L,与国际领先水平3.1kW/L仍有差距。在供氢方面,国内已开发出可满足60kW以内燃料电池发动机需求的引射式供氢组件产品,而对于回氢泵,尚未掌握其核心技术。燃料电池发动机可靠性、寿命和环境适应性方面,在车载工况下,目前的使用寿命在3600小时左右,大约3000km需要进行相应的维护,冷启动温度为-20℃,这与国外的燃料电池发动机相比,尚有差距,制约了我国燃料电池汽车的商业化推广。

  山西证券的研究员平海庆、张湃表示,目前研发出的燃料电池车辆数量不多,但考虑目前深耕燃料电池研究的车企众多,如已在多地开展试点的客车龙头宇通客车、把燃料电池作为未来发展路线之一的乘用车制造商上汽集团长城汽车,叠加车辆开发需要一定的时间,我们认为,氢燃料车的数量在技术与基础设施积累达到一定程度以后会出现大规模增长,但目前的成熟度仍很低。

  平海庆和张湃总结道:“燃料电池汽车普及仍需要时间。世界整体来看,燃料电池汽车技术还不成熟,成本较高、技术复杂、基础设施建设不足限制了燃料电池的普及,成本下降可能还需要十年左右时间,新能源汽车市场短期仍将以纯电动和混动汽车为主。”

责任编辑:采集侠
首页 | 资讯 | 关注 | 科技 | 财经 | 汽车 | 房产 | 图片 | 视频 | 全国 | 福建

Copyright © 2015 新闻资讯门户站 版权所有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