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能环保,提高燃油经济性。政府近年来的一系列的政策,包括鼓励新能源汽车产业、推出双积分政策惩罚高油耗车企、实施国六排放标准,大多是围绕节能环保这一主题,环保与能源安全问题已经上升到了国家战略层面,全球车企投入大量研发费用向新能源转型都是为了节能环保。 2)相比海外政策,国内要求较高 国内标准偏严,范围尚不包含商用车。海外TPMS市场发展相对成熟,美国在2004年就立法强制安装。对标海外标准,国标要求较高。 就目前标准范围看,国内商用车不在标准范围,但根据《营运客车安全达标核查规范(试行)》,运营客车单胎必须安装胎压。海外法规存在涉及N1车型的情况,国内未来也不排除商用车强制安装的可能性。 2、市场有望完成最后的跃迁 2017年政策落地。2009年,中国制定TPMS推荐性标准,2017年国标落地。根据规定:自2019年1月1日起,中国市场所有新认证乘用车必须安装TPMS;自2020年1月1日起,所有在产乘用车开始实施强制安装要求。 乘用车TPMS行业已启动,2020年OEM市场完成最后跃迁。根据规定,自2019年1月1日起,所有新认证乘用车必须安装TPMS,那么部分认证新车早已提前落实零部件供应商并准备上市量产。 同时,由于政策从最早提出到落地时隔7年,汽车市场内存在落地预期和准备,2020强制全面安装,行业将继续保持高景气。 3、技术与需求渐进式推动 技术:集成化趋势下单车价值量有望上升。考察TPMS发展路径可以发现,TPMS由最初的间接式胎压监测发展到直接式胎压监测,由内置单一压力传感器发展到多传感器集成(压力、温度、加速度、电压传感器)。 总体来看,未来TPMS监测可靠度更高,功能也更加丰富。单一芯片上的功能集成趋势将提升TPMS单车价值量,有望抬高TPMS行业市场空间。 需求:消费升级将推动AM市场。TPMS最早于上世纪90年代作为豪车配置面向市场,随后逐步用于中高端车型增强用户体验,海外政策的出现大幅加快了TPMS在全球OEM市场的平民化过程。 但即使没有政策,TPMS的功能也没有变。TPMS提高行驶安全性与燃油经济性,能够减少后续维修保养的经济和精力消耗,TPMS渗透率自发存在上升趋势。伴随消费者对汽车安全舒适性的追求,消费升级将继续推动AM市场这一政策死角。 五、TPMS芯片市场空间 我们暂先测算乘用车TPMS芯片市场空间。 1、量:2020前装有望放量,2025预计后装高峰 OEM:2020年有望放量。2018、2019车市低迷,2019年下半年国内乘用车销量数据跌幅已经缩小,我们假设2020年乘用车销量与2019年持平。 渗透率上,政策要求2019年起新上目录的车型强制安装,考虑到车市表现不佳,2019年新上目录的车型较少,因此2019年TPMS政策的影响对于渗透率的提升影响较小。政策要求2020年起所有在产车辆强制安装,因此2020年前装TPMS芯片需求量有望出现跃迁。 AM(后装市场):渗透率保持上升,2025年有望再迎高峰。目前技术下,TPMS还无法做到无线无源化,需自带电池。电池的寿命很大程度决定了TPMS的更换周期,根据我们产业调研的情况,目前TPMS内置电池寿命在5-6年之间,预计到2025年TPMS更新需求释放。 2、价:初期低价切入市场,集成化趋势下单价有望提升 影响因素:国产替代芯片单价下降,集成化趋势下单价有望上升。 1)国产替代:目前海外TPMS芯片供应商处于垄断地位,新进入者未来可能拉低市场价格。 2)集成化趋势:总体来看,未来TPMS监测可靠度更高,功能也更加丰富。单一芯片上的功能集成趋势将提升TPMS芯片单价,有望抬高行业利润空间。 国产芯片想要切入市场可能需要做出价格让步。根据万通智控招股说明书数据,2014、2015、2016年进口TPMS芯片成本分别为18.3、16.2、15.6元,一般来说采购价格与采购量成反比,出货量规模大的厂商有能力拿到更优惠的价格。 参考万通智控采购价,我们认为国产TPMS芯片初期在产能和客户认知方面难以与进口芯片正面竞争,需要以较低的价格进行市场拓展,预计价格在10元/颗左右。 3、空间:2020年前后装市场规模有望达17.8亿元 我们选择广义乘用车销量代表当年前装市场M1类新车销量,选择机动车民用保有量代表后装市场,并按照一辆车配置5个TPMS(计入备胎)计算芯片出货量。 前装:前装TPMS芯片数量与乘用车出货量密切相关,我们预计2019年国内乘用车销量下滑10%,2020年后企稳,维持2019年的销量水平。 单价方面,一方面存在年降压力,一方面存在集成化趋势,有望提升价值量和产品价格,我们假设未来三年价格保持不变。综上,我们预计2020年市场空间在10.7亿左右,增速在2020达到峰值。 后装:根据产业调研的数据,以乘用车保有量为基数,2018年TPMS渗透率约为20%左右。随着前装市场强制安装政策的实施,国民对TPMS的认知有望提升,安全意识有望加强,从而有望推动后装市场渗透率提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