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漳州10月28日消息(记者张子亚、通讯员康丽红、许文婷)作为台湾同胞主要祖籍地、台湾文化重要发祥地、台商投资密集区,福建省漳州市主动作为,发挥对台特色优势,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与做好对台工作相结合,积极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努力打造台胞台企登陆的第一家园。 “价值几十万元的货物通过某物流公司发往浙江,却在运输途中不见了......”前不久,漳州市台胞台商服务中心工作人员接到了一起紧急求助电话。 原来,在漳州从事五金配件生意的台商张志全,有一批货物发往浙江,但是浙江客户却迟迟没有收到,这批货物价值数十万元,数额不小,一旦丢失,后果不堪设想。漳州市台胞台商服务中心及时与该物流公司漳州营销点取得联系,了解到由于物流公司福建总部与运输车队之间出现经济纠纷,运输车队将此次物流公司托运的全部物品扣下。张志全的货物亦在其中。市台胞台商服务中心连夜和该物流公司相关负责人取得联系,敦促物流公司尽快与运输车队协调解决。第二天,这批货物顺利送达浙江客户手中。 接诉即办,件件有回音。今年前三季度,漳州市台胞台商服务中心已受理投诉求助件71件,办结61件。“广大台胞的需要就是做好对台服务工作的初心与使命。”漳州市台港澳办主任林秀珍表示。主题教育开展以来,漳州聚焦解决在漳台胞台企关注的问题,坚持边调研边对照边整改,通过实地走访、举办座谈会、开展专题调研等多种形式,认真查找在服务台胞台企方面存在的问题,积极主动了解、协调和解决各类难点、痛点和堵点,老旧问题坚决改,现场问题马上改,落实责任督促改,着力解决台胞台企的烦心事、揪心事。 在东山县铜陵镇台轮停泊点建设现场,工作人员正铆足干劲,加班加点对智能通关设备进行安装调试,力争在十一月上旬试运行。该系统建成后,将成为全国首个台轮智能化通关系统,大大提高通关速度。 作为漳台两地交流的直接窗口,漳州6个台轮停泊点,2018年服务出入境台轮及船员数量位居全省第二。主题教育开展以来,针对台轮不适合视同于外轮在港监管的难题,响应台胞台企期望享受通关同等待遇及更加便利化服务的热切期盼,漳州加强台港澳办、边检站等部门之间的联动,开展联合调研,加快推进台轮智能化通关系统建设。与此同时,漳州同步升级台轮停泊点管理办法,出台全省首个《漳州市台湾船舶维修点诚信管理办法(试行)》,从维修点管理、等级划分、评分标准、诚信待遇等方面提出了19项具体举措。 敢作为、勇担当,方显初心。漳州在惠及台胞政策及服务台胞功能方面大胆创新、先行先试,积极做加法:为全方位鼓励支持台胞台企来漳就业、创业,相继出台《漳州市关于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的实施意见》等系列政策;今年7月,漳州“台资企业资本项目管理便利化”试点范围从漳州台商投资区扩大到全市所有台资企业,在漳台资企业均可享受资本项目结汇、股权投资等5个方面政策红利;2019年全年提供近千个专门面向台湾青年的就业及实习岗位;在全国首创涉台案件审判庭,发挥台胞陪审员、台胞调解员和台企司法联络员“三员联动”纠纷化解机制的作用,成立台胞权益保障法官工作室,一线服务,及时调处涉台纠纷。 截至目前,全市已累计批办台资项目3153个,已发放台湾居民居住证一千多张。“下一步,结合主题教育,将持续开展帮企业度难关、帮项目解难题、促企业转型升级、促企业增资扩产等‘两帮两促’,为台胞台商生产生活、就业创业提供更加便利地服务,创造更好地条件,推动漳台交流合作更加热络、更有成效。”林秀珍表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