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的灵芝担孢子萌发、灵芝多糖和三萜合成技术等,国内具有较大影响力的甘薯新品种“龙薯24号”…… 10月25日,福建省科技厅、三明市政府在三明沙县联合举办全省首次科技特派员技术成果现场展示与推介活动。此次活动汇集了全省各地市、院校等精心选送的100多项优秀技术成果,其中多项技术处于国内领先水平,现场对接签约22个项目。福建省科技厅副厅长林岿然、三明市副市长程鹏鹰出席活动并致辞。 体现科特派创新能力和活力 记者发现,科技特派员们带来参展的技术成果,绝大多数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成果,其中有农业新品种53个、专利技术70件、软件著作权7件,充分体现了该省科技特派员的创新能力和活力。 例如福建农林大学与福建仙芝楼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完成的灵芝新品种选育及其配套栽培技术项目,获得2018年福建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灵芝担孢子萌发、灵芝多糖和三萜合成技术等方面达到国际领先水平;龙岩市农科所选育的龙薯24号在福建、新疆、河南、云南、山东、安徽、河北等地大面积推广种植,受到省内外企业普遍欢迎,成为国内具有较大影响力的甘薯新品种。 来自广西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的科技特派员李文嘉研究员,协助莆田市的福建省意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培育出适合设施栽培的高产、优质、耐贮运性状好的番茄新品种(组合),并打破福建省番茄生产缺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品种的僵局。 特色成果助力区域产业发展 记者了解到,这些技术成果都是科技特派员们在服务“三农”过程中得到实际应用并取得显著效益的成果。 例如,福建省农业科学院选育的甜玉米新品种“闽甜6855”, 2016年至今在全省推广面积近10万亩,经济效益显著;三明市农科院选育的“明椒7号”适应性强,高产优质,在福建、江西、广西、云南、贵州、安徽、海南等多个省份均有种植,年种植面积超万亩以上;漳州市农科所培养的“漳耳4328”,2011年至今在漳州等地推广5600多万袋;南平市农科所培养的优质稻新品种“两优H108”示范推广,增产增收明显,受到农民欢迎。事实表明,科技特派员是农业科技的传播者。 本次参展的技术成果既具有创新性、经济性,还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特别是各社区农科所选送的技术成果,大多是立足当地资源或围绕当地的特色产业创新研发出来的,为当地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发挥了实实在在的作用。
1/2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