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关注 科技 财经 汽车 房产 图片 视频 全国 福建

时局

旗下栏目: 国际 国内 时局 热评

福建漳浦环保督察风暴:有石材厂空无一人(2)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采集侠 人气: 发布时间:2019-10-18
摘要:洋坪岭村一位魏姓村民告诉新京报记者,2013年至2015年,村后山的一家石材厂曾随意倾倒石粉,每逢下雨,积水池的污水就会裹着石粉流进他家的花木园,30多棵林木不堪侵蚀而枯死。此外,有五户村民的饮用井水也因此变

  洋坪岭村一位魏姓村民告诉新京报记者,2013年至2015年,村后山的一家石材厂曾随意倾倒石粉,每逢下雨,积水池的污水就会裹着石粉流进他家的花木园,30多棵林木不堪侵蚀而枯死。此外,有五户村民的饮用井水也因此变得浑浊。

  他曾联合这五位村民向原漳浦县环保局及漳州市环保局举报该家企业。该企业赔偿了他3500块钱,并答应为其余五户村民从其他水井抽调干净的饮用水。

  这位村民表示,他后来在土地上铺了一层新土,这才能栽种新树。

  该村一位村干部表示,村里目前大概有十几户村民的土地曾被石材厂的污水污染过,多是以协商赔偿了结。

  除了污水,石材厂产生的污染物还包括石材加工后的边角料和沉淀池底泥。

  陈荣民表示,自从2011年漳浦县成立石材行业协会以后,工业集中区的石材企业就开始集中把废渣、淤泥运到填埋场,按清运数量支付相应费用。他本人的石材厂清运一车废渣的费用是230元,一年的费用约是20万。

  清运是“拉多少车,算多少钱”,不具有强制性,因此“有少部分企业,不愿意出这部分钱,才可能会出现违法倾倒的情况”。陈锦明说,此次督察组在某厂区外的田间发现了石粉,那家企业是为了省钱,把石粉倒在了自家土地上,“这样也不行,可能会造成二次污染。”

  另一位石材厂老板也向新京报记者透露, 有少数企业为了填补自家土地上的洼地会把石粉倒在地里,这样既省下了买土平整土地的钱,也省下了清运费用。

  应付监管,虚假整改

  通报中提到,漳浦蔡坑矿区、长桥矿区在督察组进驻后,将大量盆栽苗木简单覆土,甚至直接摆放在场地,搞“盆栽式复绿”。2015年以来,漳浦县长桥镇东方场三层岭采石有限公司长期盗采邻近山体,为了逃避卫星监控,用绿网遮挡开采区域及临时工棚。

  一位来蔡坑矿区巡视的乡干部告诉新京报记者,此前,乡里让矿主自行进行生态修复,但矿主只是把买来的盆栽直接堆放在了厂区,没有拆掉包裹树苗土球的黑色塑料皮,被督察组批评为“盆栽式复绿”。

  现在,在林业部门的指导下,他们已经拆掉了塑料皮。新京报记者在现场看到,部分盆栽苗木已经被清理出来,堆放在厂区一处空地上。新栽植物周围随处可见拆下来的黑色封皮。但仍有部分盆栽尚未被挖出。

  被点名盗采邻近山体、“用绿网遮挡开采区域”的是长桥镇的东方场三层岭采石有限公司。8月28日,新京报记者前往该矿区,到半山腰处,道路两旁的沟谷里已随处可见矿石开采后留下的碎石。

  通报中发布的一张图片显示,在正在开采的山体峭壁一侧,挂着一张绿网,开采设备就在绿网下运行。

  新京报记者到现场时,这张绿网已经不复存在。漳浦县自然资源局局长表示,被通报后,他们去现场做过调查,发现这张绿网悬挂的时间应该相当久了,“都风化了”。据他了解,绿网并非现任矿主悬挂,应是此前的无证盗采者所为。

  事实上,除了应对检查,各个矿区在日常开采时,需要同步对环境进行修复和治理。和上述“开发利用方案”一样,矿主在申请采矿许可证时,需要提交一份环境恢复治理方案。

  以被环保督察组点名的意发公司为例,根据该公司的“环境恢复治理方案”,矿区需要在各采坑周边、坑底采用三角梅与厚荚相思(一种绿化树种)混交,在采场周边各种植660株,坑底各种植3470株;在边坡台阶坡脚与排水沟之间种植2400株爬山虎……

  但是,根据福建省闽东南地质大队编制的《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截至闭矿,蔡坑矿区仅是在生活办公区周边设置排水沟并绿化,在部分场地和堆场“零星进行点缀绿化”,“原方案的相关措施基本未履行到位”。

  监管缺位与监管困境

  通报显示,漳浦县石材行业生态破坏和污染问题由来已久,但整改要求始终停留在纸面,非法采矿导致的严重生态破坏长期得不到解决。

  漳浦县自然资源局自查后提供的数据显示,全县持证矿山中,有11家存在越界开采行为。

  漳浦县自然资源局某负责人坦陈,作为监管部门,他们存在监管失职的问题,在日常监管中,责任落实机制尚未形成。

  该负责人表示,由于人力有限,此前的国土部门只能将监管任务下放到乡、村一级。但是监管过程中,权责并不明确,任务落实也不到位,乡、村一级的巡查人员在心态上“觉得自己做好做不好都一样”。

  另外,基层人员专业知识匮乏,在实践中只能做到查看矿厂有没有采矿证,至于有没有越界开采,矿区边界在哪里,他们并无能力判断。

  不仅基层巡查人员不知道矿区边界在哪里,一位熟悉矿场运作的业内人士告诉新京报记者,“有些矿主和矿工可能也不知道矿界在哪儿。”他表示,一个矿点的采矿权往往经过多次转手,矿界早已模糊,矿主有时只能凭直觉组织开采。

  “还存在一种情况,”他补充说,有些矿山在开采过程中会遇到只有中间山体在矿界内,两边山体在矿界外的情况,但如果不挖掉两边山体的一些石头,开采过程中很容易发生安全事故,“即使鸡蛋大小的一块石头掉下来,也会出人命。”

  当然,也有矿主是有意越界开采。上述业内人士表示,在开采过程中挖到矿界处时,会觉得矿界外的石头已经尽在眼前,矿主和矿工都会存在“挖得越多,挣得越多”的心态。

  各种原因长年累月掺杂在一起,已经没有人能够说清一座矿山在越界开采过程中,有多少是故意盗采,或是其他原因了。

  除了越界开采,非法盗采也长期困扰监管部门。

  据上述县自然资源局负责人介绍,去年,漳浦县曾开展过一轮打击非法采矿的行动,关闭取缔了一批非法采矿点,对达到立案条件的责任人进行立案。但是,由于“历史欠账太多”,此轮整治只起到了“临时效果”,彻底根治面临困难。

  “量(指非法采矿点)太大了,”该负责人解释,漳浦的矿山非常分散,矿石多裸露在外,适合露天开采,盗采非常容易。此外,偷采者使用的设备有“小型化、机动化”的特点,“东采一点,西采一点,一被发现就会跑掉,”有人甚至专挑节假日或夜间偷采。

  “要与时间赛跑”

  被生态环境部通报批评后,漳浦县决心进行一次彻底的整改。

责任编辑:采集侠
首页 | 资讯 | 关注 | 科技 | 财经 | 汽车 | 房产 | 图片 | 视频 | 全国 | 福建

Copyright © 2015 新闻资讯门户站 版权所有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