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关注 科技 财经 汽车 房产 图片 视频 全国 福建

时局

旗下栏目: 国际 国内 时局 热评

福建长汀:“四代同堂”画眉桥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采集侠 人气: 发布时间:2019-09-27
摘要:画眉桥位于319国道722K+647处,龙岩市长汀县策武乡南坑村路段,距此桥位百米之内并排着不同时代建造的画眉桥四座,成为千年文化名城古韵汀州的一道独特景观,当

画眉桥位于319国道722K+647处,龙岩市长汀县策武乡南坑村路段,距此桥位百米之内并排着不同时代建造的画眉桥四座,成为千年文化名城古韵汀州的一道独特景观,当地群众亲切把这四座画眉桥称之为“四代同堂”。

这四座并排的不同时代的画眉桥犹如是一座历史博物馆,呈现在人们眼前,展现出它们不同时代的公路桥梁历史,反映出公路交通发展变化和南坑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据《汀州交通志史》记载:画眉桥,因桥址座落古道而得名,始建于“明代永乐”年间,公元1402-1424年,汀州知府朱忠建所造,后屡毁屡建。清代光绪二十九年,画眉铺村人袁长懋等人,向众人募捐,修建小石拱桥一座,桥长8米,宽1.6米,青石块铺成路面,仅供行人通过,这就是第一座画眉桥。

第二座画眉桥是在民国时期,公元1935年兴建朋瑞公路时建公路桥一座,此桥距古桥位置60米处,桥长25米,宽5米,砂土路面,路面凹凸不平,供行人及小型车辆通过。

第三座画眉桥是建国后1970年改建朋瑞公路时,公路弯道改建,距前桥20米,再建石拱桥一座长25.6米,宽6.3米,砂土桥面,当时南坑村经济萧条,经过画眉桥的车辆稀少,车辆过后行人“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

“要致富,先修路”成为人们的共识,1993年长汀县人民政府对319国道组织实施了水泥路面“先行工程”,原来的画眉桥远远不能满足经济发展需要,“先行工程”时期,319国道改建白叶岭路段时改弯降坡,裁弯取直,改线而建,于1993年11月动工兴建,1994年11月竣工,桥长44.5米,宽12米,投资25万元,桥面是水泥路面,建成了第四座画眉桥。

为适应经济快速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2015年,长汀公路分局对319国道实施了“白改黑”工程,画眉桥由刚性水泥混凝土路面转变为柔性沥青混凝土路面,进一步提升画眉桥路面等级,2016年长汀县人民政府对319国道策武麻陂至城关路段实施“快速通道”改扩建工程,投入600余万元将第四座画眉桥进行改扩建,将原桥长44.5米,宽12米的二车道桥面建成了桥长46米,宽37米的双向六车道,并于2017年10月建成通车。这就是改扩建后的第四座画眉桥。

近几年来公路部门以“美丽交通生态公路”创建活动为载体,助力乡村振兴,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长汀推进水土流失治理工作的重要批示精神,在国省道干线完善“种树、植草、点缀”的公路绿化基本模式,大力推进公路绿化、美化、文化“三化”工程,因地制宜种植适合的开花乔灌、花卉、彩色地被,完善提升公路绿化,做到公路绿化与防止水土流失有效结合、公路绿化与自然环境有效结合使319国道成为“畅、安、舒、美”的绿色之路、和谐之路、致富之路,使319国道画眉桥路段成为一道亮丽文明的风景线。

随着时代的推进,公路交通事业的发展,特别是建国以来,先后四次对画眉桥进行升级改造,画眉桥一座比一座建设得更长、更宽、更壮观、更美丽。公路部门正在精心打造“平安优先、路况优良、管理优化、生态优美、服务优质”的“五优”公路,随着公路整体服务水平、公路绿化水平的提高,通行保障能力、应急处置能力的增强,公路养护和管理水平的提升,一个更安全、更畅通、更绿色、更高效的公路交通网络,更好地满足了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的出行需求,成为长汀这片红色土地脱贫致富迈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康庄坦途。

南坑村位于319国道画眉桥旁,“美丽交通,生态公路”建设极大促进了南坑村经济蓬勃发展,带动了乡村旅游,为乡村振兴营造了和谐的公路交通环境,南坑村成为了“全国文明村”“卫生村”及远近闻名的农业观光和乡村旅游村,每天都有许多游客慕名驱车前来休闲观光。目前,南坑村已建成银杏4500亩,是我国南方连片面积最大的一片“杏林”,还有油奈、桃等果园5200多亩。银杏、木茸等经济作物及油奈、桃等水果都能于通过画眉桥,连接319国道源源不断运往外地销售。现在南坑村已成为“业兴民富,安定和谐,山青水秀”的城郊休闲农庄,得益于“美丽、宽敞、舒适”的画眉桥,得益于“生态、和谐、优质”的公路交通环境。(福建省龙岩市长汀公路分局)

1569459062480553.jpg

画代同堂画眉桥(老桥)


1569459062115205.jpg

四代同堂画眉桥


1569459061853804.jpg

责任编辑:采集侠
首页 | 资讯 | 关注 | 科技 | 财经 | 汽车 | 房产 | 图片 | 视频 | 全国 | 福建

Copyright © 2015 新闻资讯门户站 版权所有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