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日,以“奋力赶超当先锋,建设富美新漳州”为主题的福建省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漳州专场在福州举行。漳州市委书记邵玉龙作主题发布并回答记者提问。漳州市委副书记、市长刘远,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张慧德回答记者提问。 漳州是福建的南大门,与台湾海峡隔海相望,是福建南部西进东出、南联北接的重要交通枢纽。漳州物产丰饶,拥有福建省最大的平原——九龙江冲积平原,是全国有名的鱼米花果之乡,片仔癀、八宝印泥、水仙花闻名海内外。漳州山清水秀,森林覆盖率64.83%,拥有完备的陆地和海洋两大生态体系。漳州历代才俊荟萃,理学大师朱熹曾任漳州知州,黄道周、林语堂等文化名人享誉海内外,南靖、华安土楼群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漳州还是谷文昌精神、110服务精神、龙江大局精神和女排拼搏精神的发祥地。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漳州各项事业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了历史性变革。 经济发展翻天覆地。漳州市地区生产总值从1.12亿元增加到3947.6亿元,增长3523倍;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从73元增加到7.71万元,增长1055倍;财政总收入从0.02亿元增加到352亿元,增长17602倍。 城乡面貌沧桑巨变。2018年全市城镇化率59%。至2018年底,全市铁路运营里程664公里,高速公路通车里程595公里,普通公路通车总里程11960公里。 改革开放成效显著。漳州110、首发“315”维权热线等6项经验做法入选改革开放40周年“福建影响力”案例。2017年被列为全国12个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综合试点试验城市之一,与近140个国家和地区建立贸易关系,比利时英博、日本矢崎等一批世界500强企业相继落户漳州。 人民生活蒸蒸日上。2018年,漳州市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5997元和18186元,是1949年的383倍和280倍。教育、医疗、文化、社保等公共服务的体系更加健全,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明显增强。 邵玉龙说,对历史最好的庆祝,就是书写新的辉煌历史。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漳州将扎实推进“四个着力”,奋力当好“四个先锋”,谱写富美新漳州建设的新篇章。 一是力深化改革,当好“机制活”的先锋。对内重在放权赋能,做优环境,激活资源,形成“叠加效应”。对外重在打开大门,引入资源,形成“鲶鱼效应”。同时积极参与“海丝”核心区建设,全力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截至目前,全市累计批办台资项目3153个,实际利用台资117.9亿美元,占实际利用外资的57.3%,台塑、统一等13家台湾百大企业落户漳州。 二是着力大抓工业、当好“产业优”的先锋。实施“大抓工业、抓大工业”三年行动计划,突出建链强链补链,形成石油化工、特殊钢铁、装备制造、食品工业四大主导产业和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生物与新医药四大战略性新兴产业,3个产业集群产值规模突破千亿元,5家企业产值超百亿元。 三是着力精准脱贫、当好“百姓富”的先锋。漳州认真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新增财力70%以上用于改善民生。实施脱贫攻坚三年行动和稳定提质三年行动,至今年6月,全市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66157人、183个贫困村、3个贫困县全部实现脱贫摘帽。今年8月,漳州市电商助力精准扶贫案例入选国务院扶贫办《全国脱贫攻坚典型案例》。 四是着力综合治理,当好“生态美”的先锋。漳州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把自然生态与历史文化、产业培育等有机融合,因地制宜、因势利导推进城乡建设,打造碧湖、荔枝海、香蕉海等“五湖四海”示范项目,用心守护漳州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和优美的田园风光。 邵玉龙表示,站在新时代的历史起点上,漳州将继续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无限责任的意识理念和担当作为,奋力当好高质量发展落实赶超先锋,为新时代新福建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张诗瑶,高建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