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BA中国网讯】有这样的统计:官员在EMBA学员中所占的比例,平均约为5%—10%,但各校之间相差很大。其中,北方的商学院EMBA项目的官员占比要明显高于南方。中国人民大学有一年公布的比例高达26.3%。另外,北大光华为12%,长江商学院11%。若将官员的这一比例,与EMBA之中的国有企业高管所占的比例相加,就是一个更为可观的数字。
10月20日,英国《金融时报》公布2014年全球EMBA百强榜单。每年,当《金融时报》公布EMBA和MBA榜单时,都会引发业内的诸多讨论。今年的这份EMBA全球百强排名是针对商学院和2011年毕业生进行调查的基础上编制的。相比前两年,EMBA在全球范围内产生了不少有趣的变化。随着商业竞争的全球化趋势愈发严重,优秀的EMBA项目也愈发注重国际合作,尤其更多的亚洲元素令人眼前一亮。
与此同时,学费高昂的EMBA也引发了各种讨论,尤其在中国,部分项目出现官员退学的事件也为EMBA笼上了更多争议的色彩。究竟EMBA的含金量有多少呢?未来EMBA的发展趋势又会是怎样的呢?
跨洲项目排名靠前
每年都会关注这份EMBA全球排行的人都会发现,凯洛格管理学院与香港科技大学联合推出的EMBA课程多年来一直高居排行榜榜首。而在今年的榜单中,新的“老大”诞生了。法国巴黎高等商学院、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和纽约大学斯特恩商学院3家合办的Trium课程成为新晋冠军。这是Trium首次登上排行榜榜首,也是14年来第四个登上榜首的课程,而去年该课程的排名是第4名。
从各项指标来看,Trium的新老大位置可谓坐得名至实归。该课程在3个指标上名列第一:攻读课程前学员的工作经历、实现的目标,以及国际课程经历。课程学员在毕业3年后的平均薪资排名第二(30.7003万美元),仅次于凯洛格管理学院与香港科技大学联合推出的EMBA课程。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全球著名的商学院课程排行榜除了《金融时报》外,还有《经济学人》、《商业周刊》、《福布斯》等。每家排行的侧重点都有所不同。《经济学人》很多评分是关于企业家精神、可信度以及学生的国际化评估,他们重视的是全球视野和经历,比如要求百分比的全球师资等。《商业周刊》重视顾客满意度,他们会访谈学生和企业,问问他们的满意度如何,今年开始他们加入了专业研究部分,并将其作为10%的权重。《福布斯》评选方式的特别之处是看业务,看学生毕业后5年期回报率如何。
而对于公信力和知名度更强的《金融时报》榜单而言,毕业3年后的平均薪资和薪资涨幅是主要的标准,各自占到排行榜权重的20%。在排名前25名的商学院当中,大多在这些标准中至少有一项得分较高。如果去掉平均薪资和薪资涨幅这两项标准,排名前十的商学院大多仍排名前十。只有南洋商学院和中欧国际工商学院例外,它们在博士和研究这一项上表现较弱。
从整体情况来看,上榜的商学院来自26个国家,其中美国有35家,英国有10家,中国有9家。值得注意的是,与“新老大”Trium相似的是,排名前五的清一色全是跨洲项目,并且,除了Trium外,第二名至第五名的跨洲项目都有亚洲商学院的身影。
业内人士指出,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企业愈发重视跨洲合作,商学院更是如此。对于起步相对较晚的新兴市场国家商学院而言,这种跨洲合作可以更快地提升自己的国际化水平。而对于欧美老牌商学院而言,跨洲合作可以进一步地开拓海外市场。
亚洲元素增多
从本次进入百强榜的项目国家来看,亚洲元素的增多无疑是一大亮点。根据《国际金融报》记者统计,包括独立运行和合作项目在内,亚洲商学院共有26个项目进入榜单,上榜的国家包括中国大陆、新加坡、韩国、中国香港和中国台湾。其中,中国的成绩更是优秀,包括中国香港和中国台湾在内共有14个项目进入百强。
在中国大陆范围,3所本土商学院的EMBA项目表现优秀,分别是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和人民大学商学院。这3所商学院均有独立运行的本土项目入围。
从具体排名来看,交大安泰EMBA项目排名全球第17位,相比于去年的第32位,上升了15位,蝉联本土中文EMBA项目之首。
复旦管院上升6位,排在第32位。另外,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共有4个项目进入全球百强,已与美国EMBA教育最领先的商学院西北大学)凯洛格商学院份额相同。除了中文项目之外,还有3个合作项目:复旦大学—华盛顿大学EMBA项目、复旦大学—香港大学IMBA项目和复旦大学—挪威商学院MBA项目。
人大商学院的EMBA项目上升18位,排在第43位。成为整个榜单排名上升最快的项目。
然而,之所以更加强调中国本土项目,是因为中国的EMBA教育起步于国际合作项目,中文EMBA项目直至2002年获得教育部正式批准才开始蓬勃发展,目前已由最初的30家院校发展至有62所体制内商学院。十余年间,中国本土商学教育在学习国际顶级商学院最佳实践的同时,亦苦练内功,着重打造更适合中国企业和中国企业家的特色教育模式,为中国经济持续发展注入持久动力。
在肯定亚洲商学院近年来在国际舞台上飞速发展的同时,不少业内人士和亚洲商学院院长也发现了与欧美老牌商学院的差距。
印度MBA Universe协会的创始人、亚洲管理会议(AMC)召集人Amit Agnihotr便向《国际金融报》记者列出了这样一组数据:亚洲拥有大约8500家商学院,有亚洲商学院参与的课程项目基本占据了全球50%的份额。“但事实上,我们在全球商学院中的真正占比只有1%。”
Amit Agnihotr进一步解释这个1%的意义,“全球有700家商学院获得了认证,但亚洲只有64家,连70家都不到。此外,在《金融时报》的排名中,可以进入前100的亚洲商学院只有14家。”
Amit Agnihotr指出,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将全球中心设立在亚洲,在一些权威经济学杂志中,已经有预言2030年亚洲经济可能超越北美和欧洲,这意味着亚洲商学院在国际舞台中的1%份额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