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汽车保有量的增加,二手车交易市场越来越活跃。根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公布的信息,2018年全国累计完成二手车交易1382.19万辆,同比增长11.46%,交易额8603.57亿元。2018年,福建省二手车交易量不到20万辆,与邻省广东的176.81万辆、浙江的124.57万辆相比,差距明显。 多年来,福建省经济发展势头强劲,具备良好的二手车交易需求。横向对比来看,福建省二手车市场发展空间巨大。福建省汽车服务行业协会会长钟石明认为,福建省二手车交易量小的原因主要是,二手车车源基本掌握在个人手中,鲜有大型企业介入。由于是以个体交易为主,造成质量没保障、价格不明晰等诸多问题,制约了广大消费者购买二手车的意愿。 没有质量保证 缺失估价标准 近日,家住福州鼓楼区的王女士,因工作需要购买一辆二手车代步。她按熟人介绍的方法,首先到网上查询,然后选择一辆2012年出厂的斯玛特小车。在微信上与对方谈妥后,约定看车时间和地点。为慎重起见,她还专门与一名懂车的朋友前往。在看车现场,经她朋友的目测、试驾等检测后,双方以6万元成交。 之后,双方带着相关材料,一起前往福州青口海峡汽车文化广场。到达后,在市场找了一名“二哥”。付了200元后,这名“二哥”找了一家交易公司,经确认双方身份证,检验汽车牌照、机动车行驶证、缴纳税费等手续后,完成二手车交易。 对二手车市场颇有研究的福州市仓山区人大代表陈能文说,目前,福州二手车交易基本上都是这样完成的。他说,王女士购车存在很多不确定的质量隐患。同时,整个过程碎片化。如,购车意愿是在网上随意浏览实现,售车方的相关信息根本无从知晓;鉴定车辆好坏凭经验,车辆价格是在没有质量鉴定做标准的基础上谈成;为能过户随便找一家二手车交易公司开票。在整个过程中,没有一个环节能为汽车的今后使用提供质量保障。这也导致汽车过户后所产生的质量问题只能由购买者承担。这种购车体验,让很多消费者望而却步。 记者在宁德市蕉城区采访时,一位业内人士说,目前业界尚未形成一套固定的估价标准,致使交易中车辆的价格高低难辨。即使消费者找到一些所谓的机构对车辆评估,也无法确定其是否具有相关资质、其评估结果是否可信。一些二手车卖家和评估业界相互勾结,欺骗消费者的案例也不在少数。这位人士说,没有形成一套固定的估价标准,这是因为二手车是非标产品。如果检测机构能与4S店或汽车维修公司挂钩,实现车辆检测与质量保障紧密相连,估价标准就能顺利出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