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关注 科技 财经 汽车 房产 图片 视频 全国 福建

时局

旗下栏目: 国际 国内 时局 热评

无人机成了“新农具” ?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人气: 发布时间:2019-03-29
摘要:又是一年春耕时,旷野出现新变卦:新耕具、新技艺落户,农民耕田越来越轻松;旱能浇、涝能排,食粮生产才略不时夯实;深切推进提供侧结构性改换,推动农业提质增效。 绿色发展正成为主基调,农业爆收回新生气希望,越来越成为有奔头的财富。 无人机、电话成
又是一年春耕时,旷野出现新变卦:“新耕具”、新技艺落户,农民耕田越来越轻松;旱能浇、涝能排,食粮生产才略不时夯实;深切推进提供侧结构性改换,推动农业提质增效。
 
绿色发展正成为主基调,农业爆收回新生气希望,越来越成为有奔头的财富。
 
无人机、电话成了“新农具”,窜改“面朝黄土背朝天”事态
 
行走在河南滑县乡下,大风吹过,返青的麦苗绿浪翻滚,满眼的绿色赏心悦目。全县180万亩小麦,年产90万吨,产量连年世界第一,“中国小麦第一县”“豫北粮仓”的称说名不副实。
 
子夜刚过,白道口镇郝村种粮大户刘飞便脱离田头,“约好了两点钟,该来了吧?”他跺着脚有点着急。
 
纷歧会儿工夫,植保小分队赶到,一番调试,“各人伙”后果登场了——无人机滚动旋翼慢慢升起,一团雾雨随即喷出,在空中向前推进,田里的麦苗随气浪摇曳,尽兴享用着“药浴”。
 
“以往种麦,打药是最头疼的事,雇人费工不说,还打不匀。”刘飞说着伸张眉头,“照常高科技好,无人机打药,能平匀喷到叶片和根部,一亩作业费才7元,省水70%、省药20%,里外算上来省了好几十块钱。”
 
农机化改变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状况。同样种小麦,这位30多岁的新农夫与父辈们差别,“我流转了80亩地,不靠机械化根本干不外来。”刘飞坦言,这些年他购买了收获机、收割机,从种到收,大机械撒着欢施展拳脚。
 
无人机是个技艺活,要请专业的人来干。只见飞防手李成帅手握摇杆,左右开弓,天真把持航向,“飞翔高度管教在一米五到一米八,要留意风速、风向,包管打药依顺,单机一天可功课400多亩,能顶40个人同时功课。”
 
市场有需求,社会化供职极快进行。慧飞农业科技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晓飞说,公司像李成帅何等有天资的飞防手50多人,植保无人机有54架。迩来两年,在滑县,无人机成为春管的“新耕具”,数目冲破了几百架。去年小麦“一喷三防”无人机作业5万多亩,估量再过两年,飞防面积能占到60%。
 
和良多乡村一样,滑县也面对“谁来种地”的骚动扰攘侵犯:年老人外出打工,种地的多是老人妇女,社会化任事如何对接一家一户?
 
“稳粮食是责任更是义务,必须竖立新型农业供职体系。”安阳市委常委、滑县县委通知布告董良鸿说,县里通过电话、移动互联网,让竞争社、家庭农场等新型运营主体分离一家一户,打通科技入户“着末一公里”。
 
“滴滴”,一条信息发到黄国兴电话上,“又来订单了,老店镇东马庄村,小麦浇水8亩,得放松部署。”这位白道口镇西河京村农人,是当地无名的耕田好把势,带头成立了单干社,组建机械管事队、农技指导站,凭着“硬力气”,成了县里农技做事平台的指定供职点。
 
“电话种地,现今成为了滑县农人的鲜嫩事。”老黄说着,翻开电话上的“农管家”演示,点开“小麦供职”菜单,耕作、浇地、打药、机收等一项项暗码标价。农人选好项目一键下单,平台就将订单派送到供职点,照单作业。除了保母式办事,另有更专业的向导。县里组织30位资深农技专家,向导小麦、玉米、花生等适用技术手段,农民有坚苦,能与专家点对点交流。
 
“‘农管家’相等于农人版的网上外卖。”县农业武艺广告核心主任李勇说,客岁8月试点以来,颇为受迎接,接单100多个,本年筹办在390个村广而告之。“阐扬好‘新耕具’感化,经由过程代耕代种、托管广告尺度化生产,就能擦亮滑县优秀小麦品牌。”
 
50万亩高规范粮田会合连片,智能、绿色农业提质增效
 
现代农业离不开根本保障。在白马坡田间远眺,绿油油的麦田一眼望不到头,此间装点着“白格子”“黄扣子”“白色黑点”——这些是供电室、机井、出水口。“这是县里制作的高标准粮田示范区,50万亩齐集连片,为领域化、组织化生产缔造了条件。”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韩国凯说。
 
枣村乡西徐营村田头,63岁的袁社老人正在浇着返青水,“那会浇地轻松多了,一团体就梗概搞定!”只见袁大爷从兜里取出一张卡,来到地头的供电室表面,朝机器上一刷,捣鼓了一下屏幕,选定机井编号,只听“滴”的一声,出水口汩汩清流,奔涌向干渴的麦田。
 
“从前浇水像兵戈,一人看水,一人看渠,一人看电,邻里间每每闹干连。”袁大爷说,“刷卡浇地,家家一本明白账,用水少了,一亩地能省10块钱,产量却高了。”
 
“你瞧,这麦苗长得喜人!”袁大爷说着,弯腰拔了株麦苗,“分蘖七八个,次生根密密麻麻,足足有10多根,往年准又是一个丰收年!”
 
韩国凯先容,白马坡这带,此前地势低洼,始终是“望天收”的盐碱地。实施中低产田改造,田成方、林成网、旱能浇、涝能排,高规范粮田平均亩产提高200多斤。
 
建好良田,良法跟上。9个农技推行站和18个农情监测系统就事示范区,农业、水利、情景、电力合力,精量收获、测土施肥等主推技能在野外施展,施几多肥、浇几多水,智能化绿色农业完成提质增效。“当时种地更科学、更智能,农人省心省力,一亩还多挣出200多块。”袁大爷感伤道。
 
在白道口镇后赵湖村,一条庞大“银龙”正在麦田里画圈,3米多高的轮盘上宽泛密密麻麻的喷头。“这个各人伙是本年新推广的时针式喷灌机,作为小麦主产区,比年丰登背地,也面临暗中水位下降的局面,进行高效节水、撑持粮仓可持续生产势在必行。”县水利局副局长韩晓伟说。
 
韩晓伟算了一笔账:遵循测算,喷灌较急流漫灌节水20%—30%,工程区5000多亩耕地,年可糜掷用水47.2万立方米,年省工3.8万个,可省456万元,粮食综合生产手腕可前进15%以上。“相当于下了一场小到中雨。”水滴像降雨一样湿润土壤,不破欠安土壤结构,还大概实施水肥一体化,加重水肥流失与状况影响。
 
随着市场种田,让大路货变热门货,实现“粮仓”到“厨房”转变
 
生产方法变了,可种什么赚钱?采访认识到,良多滑县农人垂头看市场,积极调结构。
 
市场需求在变。河南利生面业公司总经理岳琪综合:饼粉、包子粉、面条粉等细分产品增幅明显,那时面粉企业愈来愈特点化。比如,拉面粉要求延伸性好,弹性弱,而烩面粉要延伸性适中,回弹好,不同产品对小麦申请差别。
 
专一使用面粉紧要专门使用小麦。韩国凯说,滑县属黄河冲积平原,平均无霜期长达210天,是冬小麦上风地域。但恰当强筋照旧弱筋?专家切脉,滑县最合适强筋型小麦。
 
“专一使用小麦,优秀高产价位好。”黄国兴脑筋很天真,早早发现商机,种上了强筋麦。用上专一使用种类,引进技能、机器,异样的产量,一斤多卖1毛到2毛钱,60亩地多挣出1万多元。本年他又拿到1000亩的定单,带着60户农民一同种。
 
“全县小麦品种多达几十个,收买起来难鉴识。”岳琪说,他在国内视察发现,有的国家小麦只有六七个种类,科学结构种植地区,构成为了独有品牌。“要突出特色,打出品牌,才有新的本钱空间。”
 
工业链动员,利生面业订双数量抵达7000多亩,去年加工了10多万吨小麦。“市场不愁,种粮有赚头,小户心里有底,才能舍得投入。”刘飞说,现在定单愈来愈多,推动了农业生产门径转变。
 
不少小麦瞄准高端市场。“滑县小麦莳植面积中,商品粮生产占六成,小麦种子繁育占四成。”河南滑丰种业董事长赵秀珍介绍,全县180万亩麦田里,有一半以上的种子来自滑丰。“种子买得手,手艺随着走,让农夫做省心掌柜,我们做贴心店员。”赵秀珍说,经过启动效益,由公司卖命种植新品种的风险,同时整治农民从种到收的技术手段和做事标题问题,形成一站式粮食财富链,年产小麦种子与优越专门使用粮8000万千克摆布,动员农户增收9000多万元。
 
“食粮大县要变为食粮强县,必须从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董良鸿说,县里减速推动生产方式转变,进行优越强筋小麦30万亩,让“亨衢货”变为优质强筋“热点货”,确保农人种得好、销路好、效益好。同时,增强食粮财富链建设,完成“粮仓”到“厨房”的蝶变。
 
责任编辑:admin

最火资讯

首页 | 资讯 | 关注 | 科技 | 财经 | 汽车 | 房产 | 图片 | 视频 | 全国 | 福建

Copyright © 2015 新闻资讯门户站 版权所有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