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法战争时期,福建水师曾与法国舰队在马尾港进行过一场海战。 不过就双方实力而言,根本就差了好几个档次,福建水师的战舰大都是法国人的设计监造、由福州船政局自己生产。 和强大的法国舰队相比,根本就是拳击比赛中以轻量级对阵重量级,这仗没法打。 我们来看一下数据。 当时泊于马尾的法国军舰8艘,排水量为14500吨,重炮77门,官兵1800人。 而福建水师虽有兵舰11艘,但排水量仅9900吨,普通火炮47门,官兵1100人,法国舰队另有鱼雷艇2艘,还有2艘军舰在金牌、琯头一带江面,防止清军塞江封口,保障后路的安全。 最为糟糕的是,法国舰队是铁甲船,而福建水师却都是些木肋兵船,正如张珮伦所言,“船略相等,而我小彼大,我脆彼坚”,如之奈何? 法国舰队配置的都是重炮,可以轻易击穿福建水师的木肋甲板,而福建水师的火炮对法国舰队的铁甲基本没有威胁。 从吨位、防护能力、重炮数量、兵员素质等方面来看,法国舰队有着太过于明显的优势。 最大的失误在于不该让法国舰队轻易进入马尾港。 本来闽江口外,满是岛屿礁沙,两岸山岭夹峙,地形险峻,而从闽江口至马尾港,水道极为狭窄,最窄处仅300米,没有熟悉的引水员,法国舰队很难在此航行,譬如他们有一艘炮艇就因此搁浅。 沿途两岸都建有炮台,对于贸然进入的法国舰队可以形成很大的威胁,但闽浙总督何璟和福州船政大臣何如漳等人,担心阻止法舰进港会发生冲突,弄不好影响中法和谈,责任太大,于是便无所作为。 展开全文
等到法国舰队进入马尾港后,问题就复杂了。当时有人建议对驶入马尾港的法舰进行武力驱逐,但敌强我弱,如何驱逐? 清廷当时抱定“彼若不动,我亦不动”的妥协方针,恐怕也是无奈之举,而何璟和何如璋等人“严谕水师不准先行开炮,违者虽胜亦斩”,也就毫不奇怪了。 在谈判没有结果的情况下,法国政府于8月22日电令孤拔消灭中国福建海军。孤拔准备妥当后,决定于次日下午开战。 据说,当时法国人向福建水师的扬武管驾(舰长)张成递送战书,张成见后赶紧送到福州船政大臣何如漳手中,何如漳收到后,手足无措,竟然秘而不发。 第二天,马尾港内的各国领事和商人都赶忙下船,一副要开战的样子。福建水师的将士们见情况紧急,要求做好临战准备。 可恶的是,督办福建军务的总负责人张珮伦居然斥责请战将士,连军火武器也不下发。 等到下午一点,法国舰队已经升火起锚,张珮伦和何如璋等人这才慌了神,赶紧派人去见孤拔,要求明日再战。 这战争岂是儿戏,“不是你死,就是我活”,哪有说改就改的! 再说,孤拔选择中午退潮时开始攻击,也早在计划当中。 因为当时港口内军舰船身随潮水涨落而改变方向,涨潮时船头指向下游,退潮时船头指向上游。 孤拔选择退潮时开战,福建水师的军舰正好暴露在法国舰队的炮火之下,孤拔对此早已观察仔细。 很显然,在法国人面前,中国的水师一则怯战,二来完全没有经验,其失败也就好不奇怪了。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