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师范大学:跨越半个福建 溯源习近平总书记教育思想 “走过总书记二三十年前到过的地方,看着一张张弥足珍贵的照片,听着亲历者娓娓道来的故事,我们真切地感受到总书记对八闽大地教育事业的殷切关怀……”福建师范大学“重走习近平福建之路”暑期社会实践队队长、学生党员杨梓皓如是说。 日前,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的12名师生党员组成“重走习近平福建之路”暑期社会实践队,通过翻阅档案馆和图书馆的文献资料、实地考察习近平同志到过的高校和中小学、寻访当年考察活动的亲历者等形式,收集整理总书记在闽工作期间对于推动教育事业发展的真知灼见。 在宁德师范学院、闽江学院、厦门双十中学等地,实践队聆听了亲历者讲述的习近平同志考察学校的情景,重走当时的考察路线;在宁德市民族中学,实践队了解到总书记刚到宁德工作一个月时就到访该校,后来任福建省委副书记时又亲自为该校题词“发展民族工作,培养民族人才”,为福建省的民族教育发展确定了指导思想。 实践队在宁德师范学院 实践队还了解到,在习近平同志刚上任福州市委书记一年时,曾来到福建师范大学为青年学生作形势报告。习近平在那次会上的诸多思考和提法,与新时代教育思想高度契合。习近平同志在闽工作期间提出的革命传统教育思想、青年思想政治思想、民族教育思想、教育扶贫思想等一系列思想,对福建的改革开放、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形成和发展,都有着深远影响。 “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已成为青年大学习的‘关键词’和‘流行语’。总书记曾在福建工作近十八个年头,为福建的教育发展打下坚实基础,也为福建教育留下了宝贵的思想和精神财富。”实践队带队老师、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党委副书记李彬源说道,“作为福建的青年一代和教育后备力量,福建师大学子更有责任、更有条件学习好宣传好贯彻好新思想。” 福建中医药大学:走访厦门军营村 体悟乡村振兴战略 7月13日,福建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又红又专习总书记理论宣讲团队”来到福建省厦门市同安区军营村实地考察民情,重走习近平总书记当年访贫问苦走过的路,重温总书记的教诲。 1986年4月7日,时任厦门市委常委、副市长的习近平第一次来到军营村,指出了一条因地制宜脱贫活村的路子。实践队重走习总书记调研之路,对军营村的建设发展道路进行多方位的研究,对习总书记乡村振兴战略进行全面解读。实践队还了解到,军营村村民重视生态环境建设,实行垃圾分类制度,注重中医保健工作,全村村民寿命较之前延长二三十岁,正契合了中医养生文化理念。 在军营村高山党校教学点,实践队成员还有幸聆听同安区前文化局局长颜立水组织开展中医药文化交流会的经历。 实践队与颜立水先生在高山党校前合影 福建卫生职业技术学院:追寻总书记奋斗足迹 知行合一学以致用 7月7 日至21日,福建卫生职业技术学院组织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读书社成员,与临床医学系、护理系、医学技术系、药学系、健康管理系等系部组建团队,共同开展以“追寻习近平总书记成长足迹”为主题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他们走进宁德寿宁、霞浦,明溪县夏阳乡,南平浦城县等地,重温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教诲。 寿宁县曾是一个“车岭车上天,九岭爬九年”的地方,其中,下党乡又是宁德地区“四个特困乡”之一。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德地区任地委书记期间,先后五次到寿宁检查指导工作,其中三次是专程到下党乡调查研究、现场办公。7月13日,实践队员们在寿宁下党乡,追寻习近平总书记当年的奋斗足迹,实地学习感悟习总书记心系百姓的情怀、艰苦朴素的作风、滴水穿石的工作韧劲。 在下党乡的鸾峰桥上,队员们聆听下党乡原党委副书记刘明华讲述习总书记当年“三进下党”调研、现场办公、进村入户访贫问苦,以及视察灾情、慰问灾民,现场解决发展难题、为下党乡群众脱贫致富注入源动力的动人故事。大家还参观了“难忘下党”主题馆,重走“党群连心路”,筑牢理想信念。在寿宁县委党校,实践队员们听取了由寿宁县原副书记、县政协原主席连德仁同志主讲的《跋山涉水 三进下党——习近平总书记九到寿宁三进下党调研往事的回忆》主题党课。大家重温历史,领悟“三进下党”精神。 在下党乡下屏峰村,实践队员们走访慰问贫困户,并入户调研,具体了解当地村民生活情况及精准扶贫政策落实状况。队员 们为村民宣讲精准扶贫等政策,并为当地村民提供了义诊服务,同学们以实际行动服务“健康中国”战略,也展现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一代青年形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