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乐县自上世纪90年代初,率先启动“创十星评十户”活动以来,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形成了党政用力引、农户用心创、部门用劲推、社会用情帮的浓厚创评氛围,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由“盆景”向“风景”转变。目前,将乐县“创十星评十户”农户参评率达92.7%,文明村镇占比达52.7%。清流县探索构建“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乡村治理体系,实施“乡贤回归社会治理”工程,既弘扬乡贤文化,又营造向榜样学习、争做文明人的浓厚氛围,推动乡村、社区秩序持续好转,文明新风逐渐形成。 开展丰富活动 以“外生活力”充实乡村振兴之形 宁化县水茜中心校少年宫木偶戏展示。 乡村学校少年宫是乡村孩子们的乐园,让孩子们“玩”出名堂,在“玩”中陶冶情操,体会道德的力量;同时,注重培育孩子的兴趣特长,提升自我才能展现水平。宁化县中沙中心学校的茶艺课堂,清流县嵩口学校的校园足球队,将乐县万安学校少年宫的沙画项目,沙县翠绿小学的小吃手艺……这些少年宫,培养了农村娃的兴趣爱好,提升了他们的技能和品德,成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主阵地、文化活动平台、社会实践基地。“十二五”以来,三明市已建成127所乡村学校少年宫,实现了全市乡镇中心校100%覆盖的目标,打好“一宫一品”特色品牌,实现乡村学生“一生一活动,人人都参与”,填补了孩子课外管理教育的“真空”,也为留守儿童找到了“心灵港湾”。 “风展红旗如画”三明市流动舞台车百场文化下基层巡演活动。 2019年,流动舞台车百场文化下基层巡演活动把欢乐送到农民家门口;2020年,“周周有戏看·季季有精品”系列公益演出成为三明人有口皆碑的一面旗帜……把群众“要文化”和政府“送文化”结合起来,三明市努力推动宣传资源向农村倾斜、服务向基层延伸、力量向基层下沉,满足农民的精神需求。除此之外,“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已成为三明人传统佳节必备的一道“精神大餐”,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核通过节日民俗、经典诵读、文体活动和志愿服务等载体得以充分表现,发挥传统文化引导人、教育人、凝聚人的重大作用,让传统节日“传”得下去。在年终岁末的农闲时节,三明市各地“三下乡”活动丰富多彩。如何让“三下乡”实惠到家,方便到人?三明市变集中服务为常态化服务,变“三下乡”为“常下乡”,以“送文明下乡”带动“种文明在乡”,加快补齐发展、民生和精神短板,让亿万农民有更多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风清气正的乡里生活人人向往,文明之风正夹带着淳朴憨实的乡村气息,在山城各处蔚然成风。(三明市委文明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