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鸿山镇的海峡渔文化博物馆,是草根渔民自筹自办的石狮首家民办博物馆。300多平方米的展厅里,展出近400件渔民自发收集的老旧渔具及其他相关物品,成为市民尤其是年轻一代了解渔船作业演变、老一辈渔民生产生活方式及其他乡风民俗,更好传承传统渔文化的重要平台。 虽然地处乡村,但因其展品的特色,海峡渔文化博物馆对外吸引力始终不减,并被列入“石狮市科普教育基地”“石狮市中小学生素质教育实践基地”,享受相应的补贴。据博物馆馆长邱国凹介绍,开馆5年来,这里共接待海内外游客6万多人,研学学生团队上百个,至今仍是许多中小学及幼儿园出游、研学的首选。 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的,还有另外两个文化场馆。位于灵秀镇、由世茂集团投资5亿元兴建的“故宫海上丝绸之路馆”,建筑面积达30447平方米,规划有常设展厅-海上丝绸之路展,临时展厅-故宫藏品异地展,以及展示世茂集团董事局主席许荣茂先生私人收藏的民间藏品展等。项目正进行外立面古建的精装施工,预计2020年6月可对外开放。石狮市文体旅游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届时,借助这一文化“新地标”,既可丰富石狮市民的文化生活,提升整座城市的文化底蕴,还有助于吸引更多周边城市及海内外游客来到石狮,感受石狮的人文、中华的文明,带动全域旅游的发展。 而位于湖滨街道的“杨孙西文化馆”则系香江集团投资上亿元兴建,一期已建成,二期也进入尾声。按传统闽南古大厝风格建成的文化馆里,收藏展示有著名华侨杨孙西先生多年精心收藏的书画雕刻、紫檀家具、奇石摆件等艺术珍品,还有许多闽南传统特色的生活器具,以及苏州刺绣等纺织服饰精品,成为石狮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在杨孙西先生的支持下,石狮南音名师施小蛮的小蛮南音乐团暨小蛮南音研习所也在此成立。“杨孙西文化馆”和紧挨着的杨孙西祖厝“四端堂”,平时不时传出袅袅南音乐曲声,这里因此成为了研究、创作、传承南音的活动场所。此外,每逢重要节日,这里也不时开展“家风”主题分享会、节庆文艺汇演等活动,极大丰富了周边民众的精神文娱生活。 石狮市文体旅游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继摘得“全国文明城市”金字招牌后,石狮日前又被确定为第二批全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县(市、区)。完善公共文化服务,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既是文明的应有之义,也是文明实践的重要内容。在泉州创建国家公共文化示范区的征程上,石狮充分挖掘民间资源,政府主动给力、社会积极助力,汇聚起壮大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的磅礴力量,“这既彰显了这座城市包容奉献的品格,也将让石狮的公共文化服务更有韧性、更加有力。”(康清辉 颜华杰 黄娜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