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讯 在石狮,留心的市民会发现,近年来,公共文化服务产品越发多元:要借阅图书,越来越多的“百姓书房”、农家书屋开到了“家门口”;想悠游古厝,一批修缮如旧的私人古厝、故居免费向公众敞开大门。藉由博物馆等公共场地,更多的个人藏品、作品得以向大众展示;借力民间力量自发创办,一些文化场馆、展馆成为民众增长文化知识、接受科普教育的好去处。 百姓日益多彩的文化生活“获得感”,是石狮持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结出的硕果。当下,泉州正在创建国家公共文化示范区,如何丰富公共文化服务产品,是个大课题。石狮创新性地通过吸收、整合、借力等方式,让活跃的社会资源成为壮大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的重要力量,形成了极具石狮区域特色的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模式。 吸收民间捐赠 壮大文化服务力量 在玉湖社区居委会对面,在一众石头房衬托下,一座红砖古大厝格外突出。硬山顶、燕尾脊、雕梁画栋,十分精美。百年前,这里是石狮旅菲爱国华侨王起沃的故居。百年后,王氏家族的存善后人重新修缮了这座古厝,形制规模修旧如旧。故居内还摆放有不少旧物、图片,让后人得以重温王起沃当年造福乡里的高风。
让人感佩的是,本是私产的古厝修缮完成后,王起沃孙女王清照女士将其连同相关收藏品,全数捐赠给石狮市人民政府,并于2019年9月19日整体移交石狮市博物馆,以“王起沃纪念馆”的新貌免费向社会公众开放。 古厝之名,不在其古,在其主人之志。如王清照女士在移交仪式上所说,之所以这么做,“除了以此缅怀先人造福桑梓的事迹,同时也希望引起更多人关注保护城市历史文化遗产,把凝结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文物保护好、管理好,惠及更多子孙后代。” 纪念馆开放后,玉湖社区、新湖中心小学等单位,已多次到此举办、开展相关的文化采风和社会实践活动。平日里,也多有民众慕名前往,在欣赏闽南传统古大厝建筑风情的同时,也感受王起沃留下的“惟善为宝、读书积德”的良好家风。 无偿捐赠自有资源,助力丰富石狮公共文化服务产品,“王起沃纪念馆”不是孤例。在祥芝镇,由民营企业万祥集团出资建设的万祥图书馆,同样捐赠给市政府,并作为市图书馆分馆向公众免费开放借阅。“相关图书可通借通还,在丰富乡镇群众文化生活的同时,也让狮城的书香飘得更远。”石狮市图书馆相关负责人介绍。 此外,借力其丰富的馆藏资源、文化交流优势及泉州市直名校办学资源,石狮还以万祥图书馆为平台,设立“万祥文教论坛”,不定期举办名家讲堂,为地方政府、学校师生开讲,在提升教师文化素养、丰富学生传统文化知识的同时,也推动石狮文化教育事业持续繁荣。 整合社会资源 增加文化服务供给 在石狮凤凰城14号商厦2楼,是一家民营的文教综合体-朗硕教育城在运营。在其中部区域,设有一处“为美读书”区,里头书籍种类齐全,阅读环境优雅,堪称一个“迷你图书馆”。和常规民营图书馆不同的是,这里的图书资源并不对外售卖,但公众却可以免费借阅。在入口处还设有一台电子借阅机,市民可以将图书外借,并在市图书馆其他借阅平台通借通还。 不要惊诧,这是因为它还有另一个身份,叫“百姓书房”。为持续丰富市民群众的文娱生活,近年来,石狮不断挖掘有条件的社会公共文化阵地,充分整合可资利用的资源,着力为老百姓搭建起“15分钟阅读圈”。这其中,朗硕教育城、朗旭图书城、金星图书城三家民营图书馆尤其值得一提。 “它们的模式又有所不同。”石狮市文体旅游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朗硕教育城的“为美读书”是企业免费提供阅读场所,并根据政府部门要求进行装修、派专职人员日常管理,政府则负责配送图书、配套借阅设备,双方合作共建,便捷民众免费借阅。而朗旭和金星两家,则是企业“一条龙”提供场所、管理和图书,当然,市民到此可免费阅读而不外借。 “仅这三家书城,向社会开放免费阅读的图书就多达30万册。而民营书城这样做,也有助于带动整个文教综合体内其他业态的经营,实现政府、书城、社会三方共赢。”石狮市文体旅游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类此模式,石狮已通过扩大、前移阅读服务端口,打造出“百姓书房”20家,“百姓书房主题阅读点”10家。 整合社会资源,共享文化服务,在石狮有着生动成功实践的,不止“百姓书房”免费阅读平台。 “很多时候,个人想找公共场所办个展览、举行演出,是要费用的。”石狮市文体旅游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为了让群众更广泛地参与文化建设,市博物馆、文化馆主动免费提供展览场地,吸引文化、文艺爱好者前来举办专题藏品、作品展。2018年以来,骆于恺古典吉他演奏会、洪珊珊个人书艺篆刻展、“百姓记忆-中华姓氏现代雕塑艺术展”、“海丝情韵”蔡长泰楹联诗词书法作品展等石狮地域文化名人的演出和展览相继举办。通过政府提供平台、民众提供资源,让老百姓得以在家门口享受更多的文化福祉。 借力民办阵地 丰富文化服务产品 在石狮,还有一些民办文化阵地,因其资源、产品极具地方特色,成为石狮丰富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组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