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察机关对“涞源反杀案”的精准定性也具有典型示范意义。记者了解到,办案中,检察机关将案件两次退回公安机关补充侦查,要求公安机关恢复现场监控视频。最高检第二检察厅组织指导河北省三级检察机关办案人员共同审查证据、研究论证案件定性。 “当时还专门邀请了熟悉当地方言的干警对视频中的声音进行甄别。”最高检第二检察厅有关负责人说,为确保办案质量,办案人员坚持以证据为核心,全面审查了案件证据材料,包括审查言词证据、物证和鉴定意见等,特别是对经公安机关两次补充侦查移送的现场监控视频等证据进行了细致审查,最终认定两名被告人的行为属于正当防卫。 “徒法不足以自行”。早在2018年12月19日,最高检发布的涉及正当防卫或防卫过当的第十二批指导性案例,明确了正当防卫刑法条文中的若干涵义,解决了司法实践认定的部分难点。 “在办理案件过程中,关键是要全面查明案件事实,这是保证重大、敏感案件质量的前提要求。”最高检有关负责人认为,就个案而言,法律适用涵盖的问题既涉及价值判断、政策考量等宏观问题,又涉及不法侵害的判断、防卫限度的把握等具体问题,因此,必须通过综合判断全案的事实和证据,综合考察案件的前因后果,既要避免对防卫行为作过苛、过严要求,也要防止“一刀切”“简单化”。 权利不能滥用,“过”与“不及”均非司法之追求。在检察实践中,如何更精准地适用正当防卫制度,守护公平正义,最终结果实现“法、理、情”的统一? “办理这类重大、敏感案件,各地检察机关对办案中的重大情况、重要问题要及时向上级院报告;上级院要加强对下指导,在阅卷和认真研究的基础上,对案件事实、性质认定、政策把握等方面提出具体指导意见,确保案件得到依法、稳妥、公正处理。”最高检有关负责人道出了“办案秘笈”。 更新司法理念忠诚履职 实现舆论民意与司法公正良性互动 2020年1月17日举行的中央政法工作会议强调,要推进政法领域全面深化改革,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法工作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2019年,检察机关在办理正当防卫案件中明确树立起了正当防卫的标杆,再次明确了“不苛求”处于应激状态下的当事人的司法适用标准。显然,这既符合法治精神,也符合我国近年来对适用正当防卫认识不断进步的趋势。 对于一些正当防卫涉及的重大案件细节,普通公众的内心都有一杆秤,往往会观照自己朴素的正义观是否得以实现。因此,这样的一起起案件,就是一堂堂生动的普法课。 从夏天深夜的一场搏杀,到检察机关宣布不起诉决定,董民刚这样形容自己的经历:“好像正在正常走路,一下子掉到深井里。经过各个方面的调查,又一步一步爬了上来。”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阮齐林认为,董民刚案无论是在特殊防卫的认定上,还是在正当防卫的法律适用上,都将成为我国适用正当防卫制度的一个范例。 “刁某某深夜翻墙进入董民刚家中,脚踹卧室门,并将董民刚妻子李某某和董民刚的衣服撕坏。经李某某劝说,拒不离开,继而又对董民刚长时间进行侮辱、恐吓、殴打,使用车钥匙戳扎董民刚……以上情况足以证明董民刚的人身安全受到暴力威胁,处于现实的、紧迫的危险之下。”邢台市检察院主办检察官温可红表示,从防卫行为上看,本案的证据表明董民刚在逃出家门未果被刁某某拽住,又继续挨打的情况下,才随手拿起茶几上白天干活儿用的剪刀,与刁某某进行对打。 在该案办理过程中,检察机关非常注意倾听当事人和群众的声音。 在河北省邢台市检察院第二次就董民刚案是否具有正当防卫情节,退回公安机关补充侦查后,邢台市检察院检察长邢伟意外收到了董民刚母亲的一封申诉书,来信还附有970余名村民的签名和指印。 董民刚母亲在信中写道:“刁某某诱惑胁迫我儿媳,经常趁我儿子出差深夜翻墙到我儿家中过夜。后来越发严重,我儿在家刁某某也来,把我儿逼迫到里屋睡,强行霸占我儿媳在外屋床上睡觉……” “每一封群众来信我都会亲自看,这既是最高检的要求,也是我多年工作的习惯。”邢伟意识到,董民刚母亲来信反映的情况有那么多村民联名,一定要慎重对待。 为此,邢台市检察院严格依法审查事实,积极引导公安机关补充侦查,还充分落实司法亲历性的要求,积极开展自行补充侦查。几位检察办案人员前往案发地复勘现场,调取了照片和证人证言等关键性证据。 温可红认为:“判断是正当防卫还是防卫过当,应当以防卫人当时所处的环境来判断,而不是以事后视角苛求防卫人作出理性判断。”最终,检察机关认定董民刚系正当防卫,并依法作出不起诉决定。 如何保护“正义不向非正义低头”,检察机关通过董民刚案给出了答案。检察机关不断更新司法理念,忠诚履行职责,建立起舆论民意与司法公正之间的良性互动,让事实回归了真相,让正义没有迟到。 “办理正当防卫案件,要注重释法说理、回应社会关切。检察机关要正确分析案件争议焦点,厘清案件事实,阐述适用法律依据,讲透法理、情理,增进当事人和社会公众对司法机关处理决定的理解和认同,提高司法公信力。”最高检有关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如何缓和对立情绪,引导推动矛盾化解工作?这位负责人给出了几个关键点:办案中要耐心细致听取当事人及辩护人、诉讼代理人的意见,表述应客观平和,避免使用带有强烈感情色彩的或道德评价的词语,将释法说理与思想疏导相结合。 回首过去一年,正当防卫案件多位当事人的生活都已回归正轨,他们因司法机关勇于担当积极作为而受益,他们的经历也让“法不能向不法让步”理念逐渐深入人心,让公众真切感受到司法机关呵护公平正义的决心和诚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