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关注 科技 财经 汽车 房产 图片 视频 全国 福建

时局

旗下栏目: 国际 国内 时局 热评

“人水和谐”的生动实践(2)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采集侠 人气: 发布时间:2019-05-25
摘要:经历过木兰溪防洪工程波折的莆田市水利局副局长陈东风说,最为突出的是两个技术难题:一是木兰溪下游河道蜿蜒曲折,行洪不畅,裁弯取直,抗冲刷难度巨大;二是木兰溪处于沿海淤泥地质,在此基质上筑堤,无异于在“豆腐上筑

经历过木兰溪防洪工程波折的莆田市水利局副局长陈东风说,最为突出的是两个技术难题:一是木兰溪下游河道蜿蜒曲折,行洪不畅,裁弯取直,抗冲刷难度巨大;二是木兰溪处于沿海淤泥地质,在此基质上筑堤,无异于在“豆腐上筑堤”。

水患治理,科学为先。为此,习近平同志先后四次来到木兰溪现场调研,多次听取并实地检查治理方案和技术准备,强调一定要“科学治水”,既要治理好水患,也要注重生态保护;既要实现水安全,也要实现综合治理。

“这种大型防洪工程,只有在前期充分调研、科学论证的基础上才能实施。”1999年时任福建省水利水电厅厅长的汤金华对记者说,“为了破解‘豆腐上筑堤’和软土抗冲刷的世界级难题,习近平同志特地请来了国内权威水利专家,终于找到了‘软体排’技术,并通过了水利部的技术鉴定。”

为了让“裁弯取直”对自然原生态影响减到最小,在习近平同志关心下,由国内水利权威专家为木兰溪治理设计了全国首个物理模型,在木兰溪张镇段进行试验。1999年12月14日,习近平同志来到木兰溪调研试验结果,确定成果可行,已具备开工条件。

2003年,木兰溪裁弯取直工程完成,原来16公里的行洪河道,裁直为8.64公里,缩短7.36公里。2011年,两岸防洪堤实现闭合、洪水归槽,从此结束了莆田市主城区不设防的历史。

在木兰溪防洪工程建设之初,习近平同志指出:“治理木兰溪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现在已起步,但力度尚需加大。”

近20年来,六任莆田市委和市政府班子牢记嘱托,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不断深化拓展木兰溪治理内容。

截至目前,木兰溪防洪工程及生态治理累计投入近50亿元,50年一遇标准防洪堤段总长37.4公里,占下游河段七成以上。木兰溪下游地区已超过10年未发生重大洪涝灾害,县级以上城区防洪100%达标。

近年来,从水上到陆上,从下游到上游,从干流到支流,木兰溪治理坚持安全生态相结合、控源活水相结合、景观和文化相结合,开启了全流域、系统性治理的新征程。

站在莆田市图书馆向西眺望,一片开阔的水面呈现在眼前,成群的白鹭时飞时栖。

“人水和谐”的生动实践

这是利用木兰溪流域旧河道开挖成的人工湖——玉湖。当地在此结合周边公共绿地,建设公共建筑,实现了现代建筑与自然景观浑然一体(8月6日无人机拍摄)。新华社记者林善传摄

“这片水面叫玉湖,原来的老河道打此经过。为减轻‘裁弯取直’影响原有水生态系统,采取‘改道不改水’的方式,将原始河道水面最大限度保留,形成城市内湖,湖心水域面积超过700亩,不仅有效增加和提升了莆田城区水域面积和蓄洪能力,而且丰富了城市生态内涵。”吴健明说。

如今,不再泛滥的木兰溪下游成了一片新的乐土,一座玉湖新城已然成型,不少过去饱受水患之苦的村民,将陆续乔迁至此。玉湖边,青少年宫、科技馆和图书馆,从西到东一字排开。

在木兰溪上游仙游县城关河堤旁的绿道上,到处是熙熙攘攘的人群。这厢是乐队演奏着当地的莆仙戏,那边是广场舞、太极拳团队的健身活动,吸引了不少市民驻足。

仙游县委书记郑亚木说,作为木兰溪上游,近年来,仙游县大力建设防洪生态景观工程,从单纯防洪提升为防洪、生态和景观综合推进。

“人水和谐”的生动实践

这是位于木兰溪流域最大支流延寿溪上的东圳水库(8月7日无人机拍摄)。新华社记者林善传摄

展读木兰溪流域图,干流之外,最大支流延寿溪上的东圳水库引人瞩目。这片广阔水域,承担着150万城市人口的供水任务,每年为城区内河及南北洋平原等生态补水6000万立方米。2014年起,东圳水库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启动。

“东圳水库治理构筑了‘四道防线’。”莆田市市长李建辉说,第一道“保护防线”,上游强化封山育林;第二道“治理防线”,中游严控面源污染;第三道“修复防线”,环库建设河湖缓冲带;第四道“法规防线”,制定水环境保护条例,明确水质保护和污染防治、生态修复、监督管理和法律责任。目前,水库水质从过去的Ⅳ类提高到了Ⅱ类标准。

“我们始终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生态优先、系统治理的路子,从水安全、水生态、水环境、水文化、水治理五大系统角度,统筹推进,还木兰溪‘清水绿岸、鱼翔浅底’的景象。”莆田市委书记林宝金说。

生态优先:一种理念引领城市转型发展

正是夏收时节,在莆田涵江区三八片的千里沃野上,记者看到,沉甸甸的稻穗挂满稻秆,村民们正在忙着收割水稻,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三八片农田地处木兰溪下游,耕地面积3800多亩,木兰溪水经此入海。“昔日旱涝地变成今日丰产田。”从事农业工作30多年的莆田市涵江区农业局高级农艺师蔡秋英如此感慨。

蔡秋英说,木兰溪治理前,由于地势低洼,碰上雨季,上游来水量大,加上海水倒灌,农田年年被淹,种的水稻经常颗粒无收。治理后,附近的白塘湖调蓄水平提高,旱时灌溉,汛时泄洪,水稻产量不断提高,亩产量由以前的700多斤提高到了现在的1100多斤。

木兰溪治理后,425平方公里的下游南北洋平原地区,农业灌溉全年有保障,促进了粮食产量的提高,目前莆田粮食产量每年稳定在70万吨以上,旱地变良田,每亩耕地效益从2000元升至7000元。同时,农业产业结构得到优化,涌现出一批现代农业企业。

“木兰溪流域上游构筑保护、治理、修复、法规四道防线,下游连通河湖水系,保护生态湿地,建设生态绿心。”林宝金说,木兰溪治理将践行“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理念,实现“一泓清水惠民生”。

林宝金所说的生态绿心,位于莆田市城市发展核心区,总面积65平方公里。木兰溪从绿心中间穿流而过,北边五山环绕、四水相依,为荔林水乡风貌,南边则以田园乡村为主,空间开阔。

从高处俯瞰,荔枝林苍翠欲滴。仅“绿心”中的绶溪公园片区就保留着两千亩上万株荔枝树,被人们称为“城市的绿肺”。

“生态绿心建设,汇集了水脉、绿脉和文脉。以木兰溪为轴线,以莆田天然形成的水系和特色人文为基底,均衡中心城区生态空间布局,重新雕塑城市生态功能,拉近人与自然、城市与自然之间的距离,把生态效益变成广大市民看得见、摸得着的福利。”李建辉说。

莆田市荔城区因荔树满城而得名。在城市建设中,出现了房地产与荔枝树开发争地的问题,有人建议将现有6千亩荔枝林砍掉。

莆田市的决策者认为,荔枝树承载的是城市的传统,是城市的绿源,产业规划要在保护好这6千亩荔枝林的前提下进行,为市民和子孙后代留一片绿荫。

责任编辑:采集侠
首页 | 资讯 | 关注 | 科技 | 财经 | 汽车 | 房产 | 图片 | 视频 | 全国 | 福建

Copyright © 2015 新闻资讯门户站 版权所有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