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产茶的省份很多,小小的一片茶叶支撑着多个地方的产业发展,茶产业在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和脱贫攻坚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这些“茶叶之乡”中,福建尤为突出。 2018年,福建茶叶全产业链产值达1035亿元,规模位居全国首位。目前更是全国唯一茶产值过千亿的省份。作为茶产业大省,有人说,其成功之处在于率先倡导茶园不用化学农药,大力推进茶产业绿色发展;有人说,是茶品牌做得好,蹚出了一条高质量发展的“茶道”。到底福建“这片叶子”有何不同之处? “闽中茶品天下高。”这是古人对福建茶的赞誉之词。时至今日,茶仍然是福建重要的特色优势产业。 受益于得天独厚的种植条件、悠久精湛的加工技艺和风格各异的茶叶品种,福建的茶叶可谓“多姿多彩”:安溪铁观音、武夷岩茶、福鼎白茶、福州茉莉花茶、正山小种、坦洋工夫…… 有了这些各领风骚的茶叶“众星捧月”,2018年,福建茶叶全产业链产值达1035亿元,规模位居全国首位。茶叶已经成为福建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载体,成为全省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力支撑。 一片叶子如何能造就一个千亿级规模的产业?福建茶产业快速发展的背后,有哪些可圈可点的“茶道”?迈上千亿级新台阶后,福建茶产业如何再上新台阶? 吹响冲锋号 2019年12月初,尽管不是采茶季,但武夷星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何一心依然在茶园里忙碌着。 2019年,武夷山降水集中在上半年,下半年持续干旱。这一旱情的持续,或许会让明年的茶叶减产。不过,何一心更关心的,是茶园里套种的苗木能不能挺过去。这些天,趁着天气比较暖和,他抓紧组织员工,把已经枯死的树木拔除,并补种上新苗木。 2001年,对茶叶还一窍不通的他,仅仅因为喜欢武夷山的山山水水,就在当地投资1800万元建设生态厂区及生态茶园基地,并在茶园里搞起了“小造林、大造景”的生态环境建设,套种了1万多株树种。仅2018年一年,他在种树上的投资就超过500万元。 “有了这些树,有利于水土保持,而且鸟类有栖息之所,生物多样性能得到保护。”何一心说。 福建省种植业技术推广总站高级农艺师苏峰告诉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近年来,随着茶叶市场行情高涨,农民种茶的积极性明显提高。不过,个别地方无序、违法违规开垦茶山的行为有所增加,一些不适合开垦的山区也被毁林种茶,给生态环境造成了不良影响。 在绿色发展理念的指导下,福建各个茶叶主产区都将生态保护优先作为茶产业发展的一条红线,多地开始整顿治理毁林开垦种茶等非法破坏林地的行为。 “对于茶叶发展而言,目前不应继续鼓励扩大种植面积,而是要保护好绿水青山,实现生态保护和产业发展的平衡。”福鼎市委书记刘振辉说。2018年,福鼎市专门发文,明确严禁违法违规开垦山林。 武夷山市也于2018年启动了整治工作,决定对2008年12月以后所有违法违规开垦的茶山进行彻底整治,并对整治不力者严肃问责。 在铁观音主产区安溪县,首创实行了“山长制”,对高坡度、低海拔等不适宜茶树生长的区域实行退茶还林还耕,锁住茶山水土资源。2014年以来累计植树造林15.29万亩,全县森林覆盖率达65.77%,茶山大生态保护效能持续提升。 “我们提出茶产业绿色发展理念,就是要推动茶产业由过去的增产导向向提质导向转变,真正实现茶产业的高质量发展。”福建省农业农村厅厅长黄华康说,为推进茶产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福建印发了《关于推进绿色发展质量兴茶八条措施的通知》,明确要坚持生态保护优先的原则,推进产业和生态相协调。对于毁林种茶,以及在坡度25度以上及水土流失严重、生态脆弱的山地新开垦茶园的行为,将依法依规予以严厉打击。 中国白茶第一街位于福建省福鼎市点头镇闽浙茶花交易市场,这座建于1998年的白茶交易市场,是闽浙边界最大的茶叶市场,每年产茶季日交易量达200多吨。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薛志伟摄 筑起防火墙 一杯绿色健康好茶,必须从茶农茶园源头抓起。对于茶叶而言,只有严守质量安全的底线,才能赢得市场的充分信任。 安溪县供销联社副主任詹良德告诉记者,安溪把茶叶质量安全作为产业发展和品牌建设的生命线。为进一步强化涉茶农资监管,安溪县整合5家经营公司及旗下258个经营网点,组建安溪县新合作农业生产资料有限公司,统一经营全县农资产品,并由县供销联社集中统一管理。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了解到,通过“农资监管与物流追踪平台”,安溪县把农药生产企业、农民使用农药情况和监管部门一同纳入信息化监控平台,通过农民手里的农资购买卡,政府部门就能及时掌握农民使用农药的情况,并指导农民合理用药。 “只要茶农的账户出现农药交易异常,系统就会自动发出预警信息,相关执法部门将对茶农的茶园进行重点监测,一旦发现茶农从非法渠道购进不合格农药,将立即予以阻止,情节严重者还要追究法律责任。”詹良德说。 在福鼎市点头镇,镇长张龙贵告诉记者,点头镇是福鼎市白茶生产最集中的乡镇之一,全镇共有茶园36676亩。为确保茶叶的质量安全,点头镇加快推进了茶园基地化建设,推行茶园有机肥替代化肥,并在翁溪、柏柳、举州等3个村整村推进茶园病虫害绿色防控统防统治试点工作和后井村生态茶园管理试点工作。 张龙贵所说的“统防统治”,是福建省为确保茶叶质量安全、推动绿色优质产品供给的一项重要举措。黄华康告诉记者,福建省在持续建设生态茶园的基础上,全面推广有机肥替代化肥,推进茶树病虫害绿色防控替代使用化学农药,推动病虫害统防统治替代家家户户分散式防治模式。 “统防统治不仅防治效果更好,质量安全更有保障,茶农的农资负担也进一步减轻了。”福建品品香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林振传说,在茶园基地建设中,品品香和30多家茶叶合作社、家庭农场共同组建现代茶产业联合体,发挥龙头企业的示范带动作用,与合作社、小农户建立紧密利益联结关系,带动茶农分享茶产业链增值收益。 李学进是福鼎市磻溪镇南广村广元合作社的负责人。他告诉记者,目前合作社的所有农资都由品品香统一提供。这些农资中,有些是免费的,有些只收取一半的费用。折算下来,农民的农资成本能减少30%左右。而且,如果茶农的茶叶质量能达到欧盟标准,品品香在收购时还会多给20%的奖励。10多年前,茶农一亩茶园的茶青收成只有1000多元,现在一般都在1万元以上。 “这种联合体的构建,有利于发挥龙头企业的示范带动作用,推进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既从源头上确保产品质量安全,也能更有效地促进茶产业做大做强做优。”苏峰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