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关注 科技 财经 汽车 房产 图片 视频 全国 福建

民生

旗下栏目: 股票 理财 民生 银行

渴渴渴!南方部分地区为何持续大旱?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采集侠 人气: 发布时间:2019-11-21
摘要:虽然已过立冬,但江西、安徽、湖北等南方部分地区的旱情仍在延续。7月中下旬以来,南方部分地区特别是长江中下游降雨较常年同期偏少近5成,江河湖库水位持续偏低

原标题:渴渴渴!南方部分地区为何持续大旱?

  虽然已过立冬,但江西、安徽、湖北等南方部分地区的旱情仍在延续。7月中下旬以来,南方部分地区特别是长江中下游降雨较常年同期偏少近5成,江河湖库水位持续偏低,部分省份旱情严重,一些地区出现临时性饮水困难。

  针对严重旱情以及近年来旱涝频发的态势,业内人士及专家建议,国家应从提升气象监测预报预警能力、补齐防灾减灾救灾短板、强化部门联动形成抗旱合力等方面入手减灾减损。

  现象

  南方多地“喊渴”

  7省大部地区降水

  较常年同期偏少2至8成

  见到江西省永修县白槎镇栗山村村民秦爱国时,他正拎着两个水桶在村里的集中供水点排队打水。

  “从7月到现在,就没有下过一场透雨,村里老人都说没有见过这么严重的旱情。”秦爱国说,由于长时间不下雨,村民用水出现困难,政府在村里设置了集中供水点,村里20多户人吃水基本有保障。

  来自国家气候中心的监测显示,7月下旬以来,鄂湘赣苏皖浙闽7省大部地区降水较常年同期偏少2至8成,区域平均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少近5成,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少,其中江西中东部地区偏少8成以上。

  据水利部统计,截至11月9日,全国耕地受旱面积2698万亩,有174万人因旱出现临时饮水困难。江西省鄱阳县响水滩乡谭家村种粮大户林雪强告诉记者,受持续干旱影响,他今年承包的960亩土地中有600亩绝收,剩下的也遭遇不同程度减产,最后加起来的收成还不到10万斤。

  11月12日,安徽省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通报,安徽省正遭遇近40年最严重的伏秋旱。全省水库干涸1452座。安徽省下派30多个工作组指导基层抗旱。

  11月14日,江苏省防汛抗旱指挥部通报,在降雨偏少、来水偏枯双重影响下,江苏湖库蓄水明显不足,淮河干流接近断流,苏北向阳湖水库等小型水库接近干涸,部分地区作物出现死苗现象。当前,江苏多部门联动,全力实施江水北调东引,保生产稳民生。

  在我国最大淡水湖和亚洲重要水鸟越冬地鄱阳湖,记者看到湖区水位明显较低,昔日烟波浩渺的湖区露出大面积草洲。“今年,鄱阳湖进入低枯水位的时间比往年平均日期提前了47天。”江西都昌省级候鸟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副局长吴名华说,湖区水位持续走低,将对候鸟等野生动物觅食造成一些不利影响。

  针对严重旱情,国家和各地纷纷采取行动,力争将影响和损失降到最低。中央财政日前又下达水利救灾资金3亿元,用于支持安徽、福建、江西、湖北、湖南、重庆6省(市)做好抗旱保供水工作,安徽、江西等地也先后启动抗旱Ⅳ应急响应,并派出多个工作组赶赴灾区一线查灾核灾,协助指导抗旱工作。

  探因

  降雨分布不均

  南方旱情引发广泛关注

  工程性缺水加剧旱情

  持续时间长、波及范围广、干旱程度重,南方旱情引发广泛关注。

  据国家气候中心介绍,今年的干旱可以说是最近40年以来比较严重的干旱。江西省气候中心首席预报员张超美告诉记者:“一般而言,影响南方地区的旱情常见于伏秋季节,像今年这种旱情长时间持续的情况,还是比较罕见的。”

  降雨时空分布不均,是导致这轮旱情偏重的主要原因。张超美说,虽然今年江西多地出现严重旱情,但降雨总量与往年相比波动不大,只是由于时空分布不均引发干旱。“比如6月至7月上旬一个半月的降雨量就占到全年37%,7月中旬以来,平均无雨日数和高温日数均创历史同期新高,再加上影响江西的台风较常年同期偏少,对降水影响有限,今年干旱情况较往年更为严重。”

  国家气候中心气候服务室首席叶殿秀在11月的新闻发布会上也表示,100多天时间里,降水长时间偏少,气温又偏高,这是导致南方地区严重干旱的气候原因。

  工程性缺水进一步加剧旱情。据了解,工程性缺水是指地区水资源总量并不短缺,但由于水利工程设施建设存在欠缺,导致留不住水,用水短缺。记者采访发现,在南方这场持续时间长、波及范围广的大旱中,一些地区暴露出防灾减灾救灾体系的短板,如有的地方提灌站仍是上个世纪修建的,有的农田水利设施缺少资金进行维护和改造,村民需拿着水泵、水管到附近水源地抽水。

  江西省鄱阳县侯家岗乡坂上村村支书陶家发说,长期以来,南方由于雨水较多,涝多于旱,防汛重于抗旱。今年出现这么严重的旱情,村里7月中旬生产生活用水就出现困难,本来有一条连接水库的土渠,但年久失修,在抗旱中难以发挥作用。

  办法

  多措并举防灾减损

  强化气象科技创新

  提升气象监测预报预警能力

  针对严重旱情以及旱涝频发的态势,业内人士及专家建议,国家应从提升气象监测预报预警能力、补齐防灾减灾救灾短板、强化部门联动形成抗旱合力等方面入手,减轻灾害影响损失。

  首先,提升气象监测预报预警能力。一些气象部门工作人员介绍,虽然已预测到今年将出现旱情,但在现有技术手段下,很难对旱情做出较为精准的预判。

责任编辑:采集侠
首页 | 资讯 | 关注 | 科技 | 财经 | 汽车 | 房产 | 图片 | 视频 | 全国 | 福建

Copyright © 2015 新闻资讯门户站 版权所有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