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关注 科技 财经 汽车 房产 图片 视频 全国 福建

民生

旗下栏目: 股票 理财 民生 银行

山西:精准帮扶让百姓挺直腰板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采集侠 人气: 发布时间:2019-11-08
摘要:原标题:【我们一起走过——话说深化改革、转型发展、改善民生】精准帮扶让百姓挺直腰板 天空一碧如洗,和煦的阳光透过稀疏的树叶洒落下来,成了点点金色光斑。11月4日,大宁县徐家垛乡索堤村的贺瑞生指着远处色彩缤纷的林木说:“这些林子不但美了环境、

  原标题:【我们一起走过——话说深化改革、转型发展、改善民生】精准帮扶让百姓挺直腰板

  天空一碧如洗,和煦的阳光透过稀疏的树叶洒落下来,成了点点金色光斑。11月4日,大宁县徐家垛乡索堤村的贺瑞生指着远处色彩缤纷的林木说:“这些林子不但美了环境、固了沙土,还鼓了我们的口袋,是我们贫困户的脱贫林、致富林、幸福林!”

  2016年12月,贺瑞生与23名建档立卡贫困户,加入到大宁县第一个造林合作社。两年多来,合作社共造林2000余亩,发放造林劳务费58万余元,贫困户人均收入2.1万元,实现了稳定脱贫。

  在一个战场打赢“生态治理与脱贫攻坚”两场战役。近年来,我省坚持联动实施退耕还林奖补、造林绿化投工、森林管护就业、经济林提质增效、林产业综合增收“五大项目”,58个贫困县退耕还林330万亩,造林绿化545万亩,森林管护吸纳2.83万贫困护林员,实施经济林提质增效241万亩,累计带动52.3万贫困人口增收。

  好政策给贫困户带来了好日子,好产业同样是群众增收的好途径。深秋初冬,正是阳高农户收获的季节。鳌石乡龙堡村的千亩有机旱作高粱映红了庄稼汉的笑脸,田野里到处是农户忙碌的身影。村民钟子敬高兴地说:“今年我改变传统思维,36亩耕地由玉米改种酿酒高粱,收入可达4.3万元,比种植玉米多收入了1.5万元。”据悉,村里的1700亩有机旱作酿酒高粱核心示范区,今年可增产34万公斤,增收57万余元。

  在脱贫攻坚战役中,我省扎实推进“一村一品一主体”,不断完善“五有”机制,诸如云州区黄花、静乐县藜麦、岚县土豆、陵川县连翘等产业不断壮大。贫困地区脱贫产业快速发展,项目资金科技支撑保障有力,产销衔接更加紧密,龙头企业带动格局初步形成,贫困群众脱贫增收步伐明显加快,特色农业产业、林果业、乡村旅游业、电子商务和光伏产业等累计带动95.5万人脱贫。

  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可以让群众脱贫致富。对于“一方水土养不好一方人”的深度贫困地区,易地扶贫搬迁则是最好的办法。

  60岁的王计恒原是河曲县单寨乡神堂峁村的贫困户,老两口从来没有走出过大山,守着十几亩薄田,靠天吃饭,含辛茹苦拉扯大3个孩子,孩子们成家自立后,老两口还依旧守着贫困过着日复一日的苦日子。2017年8月,神堂峁村被确定为整村搬迁村,同年底,王计恒高高兴兴搬进了县城的幸福小区。

  从低矮破旧的山庄窝铺,搬到县城幸福小区,一家人的年收入从不足3000元到如今的5万元,不但脱了贫,还奔上了小康路。

  “搬出穷窝子,才有好日子。我们现在城里住上了新楼房,政府还协助安排了工作!”穷了大半辈子的王计恒如今腰板也直了,说话底气也足了。

  3350个深度贫困村是我省易地扶贫搬迁的重点,采取“六环联动”跟进,统筹解决“人、钱、地、房、树、村、稳”7个问题。目前,“十三五”规划建设的1502个集中安置点全部竣工,规划搬迁的47.2万人口,有44.6万人搬迁入住,入住率94.5%。完成搬迁3233个村,旧房拆除2022个村,完成复垦1230个村。

  在各项政策的扶持下,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各显其能”脱了贫。对因病致贫的支出型贫困户,我省出台多项健康扶贫政策,确保脱贫路上不落一人。

  偏关县窑头乡闫家洼村的潘恩厚,今年58岁,身体虚弱多病,平时吃药不断。去年因支气管哮喘合并肺部感染入住县医院,前后住院10天,共花销 6939.09元,农合补偿5129.90元,民政救助1119.50元,个人只负担了689.69元。潘恩厚逢人便讲:“党和国家的健康扶贫政策就是好,要不我的病早把这个家拖垮了。”

  在健康扶贫工作中,我省重点推进乡村医疗卫生机构达标建设,落实“三保险三救助”“双签约”“一站式平台结算”等政策,贫困人口住院综合报销比例达到90%。农村低保保障标准全省平均达到4760元,所有涉农县全部超过省级扶贫标准指导线,符合条件的贫困老年人、贫困残疾人和重病患者全部纳入农村低保范围,社会保障兜底作用明显增强。

  “吃得饱、住得好、有钱花”是群众生活改善的体现,“吃得安全”则是人民过上好日子的重要保障。

  临县白文镇大马坊村东北角的高坡海拔1072米,是村里的制高点,也是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储水池所在地。打开储水池的一扇小门,只见一股清澈的净水通过扬水管哗哗地流进池子里。村委会主任贺明明介绍道:“以前的水井七八米深,打上来的水又苦又咸不说,还经常供不上,村里人畜饮水既不安全,也没保障。”

  2018年7月,县里投资90余万元,给村里打了一眼460米的深水井,大马坊村的饮水问题得到彻底解决。村里的养鸡大户薛逢平高兴地说:“不但村民吃水安全了,村里搞养殖的用水也解决了,24小时供水不断,我原先储水的大塑料桶也‘下岗’了。”有了水的保障,群众脱贫致富的信心更足了,大马坊村先后上马了2个养猪场、6个养鸡场,村民开始在奔小康的路上驰骋。

  多年来,我省连续组织实施了饮水解困、饮水安全全覆盖、巩固提升等多阶段高强度的农村饮水工程建设,农村饮水工程的水质、水量、用水方便程度和供水保证率得到全面提升。目前,全省共建成农村饮水工程3.3万处,受益总人口2418万人,共解决372个村、35.8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型氟超标问题。

  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成效斐然。在“党的十八大以来山西深化改革、转型发展、改善民生重大举措及成果”评选活动中,大家纷纷在朋友圈里转发投票链接,驻村第一书记、工作队员、贫困村干部和广大群众自觉加入到投票队伍,对党的扶贫举措给予高度评价。据了解,到2018年底,全省58个贫困县有41个县脱贫摘帽,贫困村数量从7993个减少到918个,贫困人口从329万减少到25.5万,贫困发生率从13.6%下降到1.1%。(记者 李全宏)

责任编辑:采集侠
首页 | 资讯 | 关注 | 科技 | 财经 | 汽车 | 房产 | 图片 | 视频 | 全国 | 福建

Copyright © 2015 新闻资讯门户站 版权所有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