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关注 科技 财经 汽车 房产 图片 视频 全国 福建

民生

旗下栏目: 股票 理财 民生 银行

泉州水利:构筑战略大水网细微之处见民生(2)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采集侠 人气: 发布时间:2019-11-04
摘要:这大兴水利、水润民生的背后,是泉州水利部门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方针,领导班子以上率下、科学决策的结果——治水理念不断完善,水利建设大规模展

  这大兴水利、水润民生的背后,是泉州水利部门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方针,领导班子以上率下、科学决策的结果——治水理念不断完善,水利建设大规模展开,民生水利问题加快解决,水安全保障水平明显提升。

  今年,泉州市水利局被省委、省政府表彰为全省“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为我市唯一获此殊荣的市直部门。

  民生福祉

  家门口的水利项目 大幅提升幸福指数

  如果说,大型水利工程在宏观上发挥着优化水资源配置的重大作用,那么民生水利就是一件件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细节事。在泉州,一幅幅生动的画面,诠释着民生水利如何回应人民群众对生活的新期待。

  从田里劳作回家,就能打开水龙头,用上干净水,这对永春县坑仔口镇玉西村的老康而言曾是不敢想象的。过去,村里人用水靠的是山泉水、雨水,一到下雨天就浑浊,一到枯水期就经常断水,既没保障也不安全。得益于我市实施的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老康一家用上了自来水,告别了“靠天喝水”的日子,“这就是幸福水。”老康笑道。2016年起,像老康一样喝上“幸福水”的群众有46.38万人,已投入资金2.05亿元。

  秋已至,夏未央。落日的余晖里,走在省水土保持生态村永春县石鼓镇吾江村鹅卵石铺就的小路上,远处青山绿水、村落掩映,耳畔鸡犬相闻、儿童嬉闹,一幅悠然农家乐的画卷展现在眼前。刚从田里忙活回家的陈老伯乐呵呵地说道:“自从实施了水土保持项目,村里的环境比以前好太多了,住在这里心情很好,我儿子、儿媳要接我进城我都不想去,孙子们也是一放假就想回来。”

  像这样的场景在水库海堤除险加固、防洪工程、农田水利建设、水土流失治理、安全生态水系等民生水利项目中比比皆是。5年来,我市共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65万亩,整治河道131.35公里,建设安全生态水系331公里,除险加固水库103座,强化加固海堤32.59公里,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及巩固提升工程,受益人口56.73万人。截至2018年底,全市集中供水率、自来水普及率、供水保证率分别提升至88.7%、81.9%和95%。

  治理河湖

  “一支笔”整合资源 打造清新流域样板

  在全省率先推行河长制,连续两年考核居全省第一,得到中央改革办、水利部、省河长办的充分肯定,这就是近年来泉州全面推行河长制的成绩单,各级主官亲抓亲管、压实责任、协调推进。这期间,采取流域河长“一支笔”方式打造的清新流域样板工程成为河湖治理的又一典范。

  惠安县东桥镇东港溪原是脏乱差河流的代表。在打造清新流域样板工程中,流域河长采取“一支笔”的方式,整合农业、林业、水利、海洋与渔业、资源规划、交通、住建、环保等部门资源,统筹部门资金开展流域综合治理。经过两年多的建设,东港溪水质逐年提升,两岸进行了全面的绿化提升,成为群众休闲散步好去处,也与周边的历史文化资源相辅相成,兴起乡村旅游热。2017年清新流域样板工程建设开展至今,我市已完成了顶层规划、体制机制建立、样板工程实施等三项主要工作。截至目前,策划生成的15个样板工程已有122个子项目开工建设,累计完成投资5.67亿元。

  推行河长制绝不局限于流域治理。泉州还出台了《市区内沟河保护管理条例》和《晋江、洛阳江水环境保护条例》,让河长制工作有法可依。全市布设600多个高清视频监控,覆盖600多公里重要河段,实现实时监控,并委托第三方对全市3600公里重点河段开展无人机巡查,及时发现河流问题,每月在主流媒体上公开各地河湖问题及整治情况。去年泉州市主要流域13个国、省控断面Ⅰ-Ⅲ类水质比例100%;13个实际供水的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同时,实施小水电退出三年行动,计划到2020年退出小水电站83座,装机容量16319千瓦,截至目前,已退出小水电站75座,装机容量15010千瓦,完成总体目标的92%,有望提前一年完成三年目标。


(责编:陈蓝燕、张子剑)

责任编辑:采集侠
首页 | 资讯 | 关注 | 科技 | 财经 | 汽车 | 房产 | 图片 | 视频 | 全国 | 福建

Copyright © 2015 新闻资讯门户站 版权所有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