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关注 科技 财经 汽车 房产 图片 视频 全国 福建

民生

旗下栏目: 股票 理财 民生 银行

南平政和縣東山村:一個山區“空殼村”的逆襲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采集侠 人气: 发布时间:2019-10-12
摘要:政和縣星溪鄉東山村是一個典型的閩北小山村,全村1萬多畝土地中,林地佔了九成,隻有400多畝耕地、500多畝茶山。下轄3個自然村,人口228戶762人。靠山吃山,村

原標題:一個山區“空殼村”的逆襲

  政和縣星溪鄉東山村是一個典型的閩北小山村,全村1萬多畝土地中,林地佔了九成,隻有400多畝耕地、500多畝茶山。下轄3個自然村,人口228戶762人。靠山吃山,村民收入主要靠種植筍竹、茶葉和錐栗。山村外流人口多,常住人口僅120余人。

  這樣一個“空殼村”,鄉村振興如何破題、解題,是許多同類型山區鄉村遇到的難題。近日,記者來到東山村,探訪這裡鄉村振興的故事。

  強組織 選優配強帶頭人

  國道353線穿村而過,將東山村一分為二。村部所在地的堀坵自然村人口最多。

  長期以來,村裡沒有主導產業,村集體經濟年收入到2017年才1.1萬元,村裡30多名黨員年齡偏大、文化程度偏低。

  讓村級黨組織強起來、硬起來,是鄉村振興的有力保障。破題,必須扭住黨建這個“牛鼻子”。去年5月,在黨員干部駐村任職的農村工作機制安排下,從南平市委辦下派的第一書記陳源欽到村裡,挑起抓班子、強村子的重擔。

  首先,選優配強,為村委班子補充新鮮血液。去年,恰逢村級組織換屆年,村裡花心思從本地能人、外出務工經商人員、返鄉創業就業大學生中,挑選年富力強、文化水平較高、帶富致富能力強的人選進入班子。新班子有8名成員,其中35周歲以下的2名、大專以上文化程度的4名。

  為了提高村級組織的黨建水平,東山村採用內聯外拓的方式,探索“聯學聯建、共商共興”的黨建工作新機制,與周邊3個村聯學聯建,各支部黨員學習共同進行、教育共同組織、活動共同開展,取長補短。不僅如此,在南平市委辦機關黨委支持下,“機關聯鄉村,黨建促振興”活動扎實開展,東山村黨支部與南平市委辦公室第四支部結對共建。

  一年多來,內外聯手,東山村黨組織面貌煥然一新。

  聚人心 村庄顏值大提升

  有了“領頭雁”,只是第一步。如何發動全村共建、共享美麗鄉村?

  留下來的村民大多是婦孺老弱,醫療和養老是村民最關心的事。“此前,村裡連衛生室都沒有,村民看病難,也沒有老人日間照料中心,大家對此很有意見。”村委會主任張正富說。

  可沒有資金、沒有人才,怎麼辦?聯學聯建的黨建機制解了難題。從共建的東峰村請來村醫,定期來東山村坐診,去年10月,村衛生室終於開張。此外,通過共建的市委辦、統戰部等牽頭幫助,與深圳南平商會簽訂“百企幫百村”幫扶協議,獲得50萬元資助,老人日間照料中心等項目提上日程。

  “這兩件民生大事讓村民對新一屆村委班子刮目相看。”村民許達進說。

  人居環境整治是村民翹首期盼的大事。在村黨支部帶領下,利用村規民俗共同約束,村干部一家一家入戶做工作,改變村民根深蒂固的舊觀念,拆除旱廁,柴垛堆放整齊,雨污分離,房屋立面改造。“為村民辦的實事還很多,去山頭仔自然村的公路拓寬了,飲水工程實施完成,還有電網改造、網絡覆蓋工程等,大家都看在眼裡。”許達進說。

  今年,旅游配套設施也開始動工,這讓村民徹底心服口服。“雖然民生欠賬很多,但是我們一件一件落實,為群眾排憂解難,大家的心更齊了。”陳源欽說。

  興產業 變身旅游特色村

  如何才能讓村民增收致富?

  村裡有山、林、田園,前接大風山,背靠念山梯田,而且東山村正好在佛子山景區與縣城中間點。陳源欽說,南平市委辦機關支部和村黨支部幾次碰頭,結合村情實際和資源稟賦,決定走農旅結合道路,專門請來一所高校編制旅游規劃,高標准制定發展思路。

  鄉村旅游需要一個引爆點。與念山村相隔的山澗成了著力點,這裡落差超100多米,長度為300多米,適合修玻璃懸索橋。經過鄉裡牽線搭橋,引入青島一家龍頭企業,投資2000多萬元。目前,雲谷鵲橋開始試運營,成為東山的一大賣點,每個周末都有游客慕名而來。

  “索橋既是東山村旅游的引爆點,又打通了念山梯田的通道,游東山,看念山,整合資源,打響東山鄉村旅游品牌。”陳源欽說,村裡還整合池坑村情人樹和古道、山頭仔田園綜合體等資源,將村裡閑置小學改造為茶旅小鎮。農、旅、文三者結合,既豐富鄉村旅游層次,又滿足了游客多元化需求。

  沉寂許久的小山村熱鬧起來了。村民許達貴家的老二許紹君回來了,眼看村裡的游客越來越多,他給家人出了個點子,開辦棧橋人家農家樂。“我今年61歲,再也不用每天風吹日晒,生活輕鬆多了。周末農家樂一般四五桌,一年賺個兩三萬元沒問題。”許達貴仔細算了一筆賬,原來家裡的酸棗糕、地瓜粉、山地瓜都要托親戚到城裡賣,現在這些土特產擺在村裡讓游客選購,銷路不愁。

  沉寂的鄉村不斷冒出新業態。此前村裡一家店都沒有,現在兩家農家樂、三家便利店,兩家民宿正在裝修當中。村裡的年輕人開始陸續返鄉,小村庄的人氣越來越旺。去年東山村被評為省級旅游特色村,村集體收入去年達到6.9萬元。

  從空中俯瞰東山村,新修的玻璃懸索橋狀如銀河飛鵲橋,東山村和念山村牽手相會,目前正一起申報4A級景區。鄉村游正成為二者共生共榮的紐帶,奏響鄉村振興的協奏曲。記者 趙錦飛


(責編:吳舟、陳藍燕)

责任编辑:采集侠
首页 | 资讯 | 关注 | 科技 | 财经 | 汽车 | 房产 | 图片 | 视频 | 全国 | 福建

Copyright © 2015 新闻资讯门户站 版权所有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