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关注 科技 财经 汽车 房产 图片 视频 全国 福建

民生

旗下栏目: 股票 理财 民生 银行

福建援疆建设闽玛生态村 让游牧农民安居乐业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采集侠 人气: 发布时间:2019-05-20
摘要:建设前后的闽玛生态村所在地房屋环境情况。 闽玛生态村种植的小苹果。 东南网10月29日昌吉电(本网特派记者 颜财斌)山的一侧是果树林立,瓜果飘香;另一侧的山上是牛羊放逐,合理放牧;而在山下的不远处,便是一座座红瓦黄墙的民房有序排列,居民正在忙碌

福建援疆建设闽玛生态村 让游牧农民安居乐业

建设前后的闽玛生态村所在地房屋环境情况。

福建援疆建设闽玛生态村 让游牧农民安居乐业

闽玛生态村种植的小苹果。

东南网10月29日昌吉电(本网特派记者 颜财斌)山的一侧是果树林立,瓜果飘香;另一侧的山上是牛羊放逐,合理放牧;而在山下的不远处,便是一座座红瓦黄墙的民房有序排列,居民正在忙碌着自己的事情。近日,东南网记者在新疆昌吉州玛纳斯县的闽玛生态村看到,这里的牧民已不再是想象中的“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取而代之的是整合有效资源,合理分工,安居乐业。而闽玛生态村规划起点高、规模大,设施配备完善,入住率高,也已成为全疆一流的游牧民定居点。

援建游牧民定居点是项目援疆工作的重点之一,旨在从根本上解决牧区发展问题,改变牧区落后现状。闽玛生态村位于玛纳斯县旱卡子滩乡,距离玛纳斯县城约30公里,是福建省三明市援疆项目之一。该项目旨在通过建设闽玛生态村为示范的3个游牧民定居点,509户游牧民搬进新居。该项目实施后牧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较大改善,通过农牧结合,发展现代畜牧业、设施农业及林果业,进一步拓宽了牧民增收渠道。牧区民生得到改善,农牧区差距进一步缩小,促进了民族团结和社会安定和谐。

福建援疆建设闽玛生态村 让游牧农民安居乐业

在闽玛生态村内的一户哈萨克农户家里,主人正在收拾房间迎接客人。

福建援疆建设闽玛生态村 让游牧农民安居乐业

小朋友正在闽玛生态村屋边玩耍。

10月25日,东南网记者在旱卡子滩乡乡长巴哈达提的引领下走进闽玛生态村。在当地村民的家中记者看到,八十多平方米的屋子里铺着地砖,两个卧室按照哈萨克族习惯装饰,电视机、洗衣机、冰箱一应俱全,房子里还有独立的洗手间。同时,还配套建设了灯光篮球场、商服中心、文化广场,共享了乡卫生院、双语幼儿园、小学等公共服务设施,“搬到这里后,生活方便多了,有了自来水,还能洗上热水澡,看病也方便多了。”村民告诉记者。在巴哈提的家中,记者尝到了他们家自己做的蛋糕点心。巴哈提介绍,村子里向他这样定居后转型做其他发展致富项目的还有很多。当地村干部告诉记者,目前村子里共有15户开农家乐,74户跑运输业,近200人在工业园区的厂里上班,而巴哈提自己就开了一家蛋糕作坊。

“定得住、能致富”是福建省援疆前方指挥部在推进定居兴牧工程中坚持的首要原则。依托临近玛纳斯河的地缘优势,一批头脑灵活、敢想敢干的牧民开始在旅游业上动脑筋,阿吾巴克尔就是村里第一批敢“吃螃蟹”的人。2013年,他花了3.8万元买了大毡房,提升了自己农家乐的接待能力。巴哈提告诉记者,哈萨克族是游牧的民族,以前都是以游牧为主,人畜并没有完全的分开居住,冬天来夏天走,农民根本不敢想盖房子的事情,“援疆项目来了,给我们盖起了定居的房子。在生活方面有了很大改变,人畜分开,环境和卫生都变好了,邻里关系也更和谐了;在工作方面,生活水平提高了,大家住一起,统一劳动。尤其是有了招商引资项目,许多农民变成了工人,生活变化了”。

旱卡子滩乡乡长巴哈达提介绍,当初通过援疆建设资金把两个村子合起来建设,把养殖区和生活区等分开,生活得到了改善。他说:“该村本着30年不落后的高标准规划进行,农民生活水平提高,对生活也有了促进作用。现在规范了统一放牧地方,将土地有效整合,通过建立合作社的形式进行发展。定居下来后,农民各项生活发生了改变,富余的劳动力可以到外面打工,年收入也从此前不到8000元提升到了现在13000多元”。

据了解,闽玛生态村是福建省三明市在“十二五”期间重点打造的牧民易地扶贫工程,也是玛纳斯县定居兴牧示范工程,是闽玛两地共享发展的见证,也是让当地牧民共享发展成果、提升幸福感的民心工程。采访中,巴哈达提感激地对记者表示:“可以说没有福建援疆工作,就没有现在的闽玛生态村,更没有现在闽玛生态村民的好生活。”

责任编辑:采集侠

最火资讯

首页 | 资讯 | 关注 | 科技 | 财经 | 汽车 | 房产 | 图片 | 视频 | 全国 | 福建

Copyright © 2015 新闻资讯门户站 版权所有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