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窗通办”窗口让群众在任一窗口能办各类事。通讯员 念望舒 摄 26日,福建省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平潭专场举行。平潭综合实验区党工委书记陈善光,平潭综合实验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林文耀,围绕“探索两岸融合发展新路 加快建设‘一岛两窗三区’”,介绍有关平潭开放开发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期间,曾先后多次登岛考察,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2014年11月1日,习总书记上岛视察,指出“平潭综合实验区是闽台合作的窗口,也是国家对外开放的窗口”,为平潭开放开发指明前进方向、提供根本遵循。 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福建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平潭综合实验区历届党工委、管委会团结带领广大干部群众筚路蓝缕地干事创业,聚焦聚力高质量发展。特别是综合实验区成立后,平潭这片热土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对台融合先行先试,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基础设施日趋完善,特色产业加快培育,自贸试验成果丰硕,国际旅游岛建设成效初显。 走进新时代,踏上新征程。平潭综合实验区上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深入实施“一岛两窗三区”战略,持续掀起新一轮创业热潮,努力开创高质量发展落实赶超新局面、谱写新时代平潭发展新篇章。 平潭海坛古城游人如织。 通讯员 念望舒 摄 六大提升 成就“高颜值”生态海岛 “平潭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统一部署,紧紧围绕‘一岛两窗三区’战略定位,全面加快开放开发。”平潭综合实验区党工委书记陈善光深有感触地说,平潭70年发展历程可以概括为六个“提升”: 一是基础设施得到了大提升。实验区成立以来,平潭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力度,“天堑变通途”。2010年底,平潭海峡大桥通车,结束了“轮渡”交通历史。今年9月25日,平潭海峡公铁两用大桥全线合龙,正式通车后平潭与福州将形成“半小时”生活圈。平潭还构建了两岸大通道,岛内综合交通、水资源、市政、能源、信息通信“五大保障体系”初步构成,“一环两纵两横”主干路网基本形成。 二是生态颜值得到了大提升。围绕“努力构建人居环境优美、生态环境良性循环的新兴海岛城市”和“现代化+原生态”的要求,平潭先是实施“五绿”工程,森林覆盖率从29%提高到37.2%,今年又启动了“绿岛花城”三年行动,力争让森林覆盖率超过40%,平潭还持续、系统地开展水系治理,完成“麒麟活脉”水系规划,组织实施三十六脚湖综合治理、金井新城水系提升等工程,朝着“高颜值”生态宜居岛迈进。 三是两岸融合得到了大提升。平潭紧抓“千年一遇”的发展机遇,畅通经贸合作,实现对台客货运直航航线“三箭齐发”“客货并行”,积极搭建台湾商品登陆的“第一窗口”,全国首创对台职业资格采信工作,启动了全国首个全链条体现台湾元素的台胞社区建设,设立全国首个“台胞台企服务中心”,打造台胞台企登陆第一家园“桥头堡”。 四是营商环境得到了大提升。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实验区是全国独创,要继续探索”的重要指示精神,平潭加大简政放权,做实“放管服”改革,努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平潭在全国率先推行行政审批大集成,真正做到“一口受理、一口出件”;在企业注册“三证合一、一照一码”等创新举措基础上再推“一企一证”改革,有效破解“准入不准营”难题;平潭还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全面推行“一窗通办”集成改革,同时着力破除暗箱操作,今年7月建立线上、线下“中介超市”,建设公平公正公开的公共资源交易市场。 五是产业培育得到了大提升。平潭重点发展旅游文化、物流贸易、总部经济等特色产业,提升海运业、隧道业等传统产业,并推动发展影视、数字经济等新兴产业。目前,物流产业链初步形成,聚集了一大批电商、物流、支付等上下游企业;平台经济快速集聚,成为平潭历史上第一个百亿产业;平潭将影视产业作为国际旅游岛的“引爆点”,重点打造三个主题片区。 六是民生福祉得到了大提升。平潭不断加大民生投入,仅2018年民生总支出就近70亿元,是实验区成立初期的6倍。补齐医疗卫生短板,协和医院平潭分院建成运营,平潭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省级优质医疗服务;“嫁接”优质教育资源,迁至平潭的福建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师大平潭附中和赛尔国际等优质教育资源落地;促进文体事业发展,建设国际演艺中心、市民运动中心、科技文化中心等文体项目。 协和医院平潭分院提供“家门口”的省级医疗服务。 通讯员 念望舒 摄 对台深度融合 着眼“一线一代”当好“摆渡人” 平潭是全国唯一的对台综合实验区,提出要打造台胞台企登陆第一家园的“桥头堡”。如何践行实验区的初心和使命?这是摆在平潭面前的必答题。 实验区紧紧围绕“一岛两窗三区”战略定位,在两岸经济、社会、文化交流中先行先试。如今,一座两岸融合对接、新兴产业蓬勃、人居环境优美的宜居宜业国际海岛城市正在崛起。 着眼于“基层一线、青年一代”,平潭着力在经贸合作畅通、行业标准共通、居民待遇相通、社会发展融通上求突破。主抓“两园一线一平台”,今年年底前完成台湾创业园、澳前台湾小镇“腾笼换鸟”,开通“高雄—平潭”货运、客运航线,启用两岸农渔产品线上、线下交易平台,在全国率先构建了覆盖台湾职业资格、企业资质、商品检验的“一条龙”采信体系,以全国首个台胞台企服务中心为总抓手,配套推出“麒麟卡”、金融信用证书、公租房专项配租、医保直通车等创新措施,“精耕试验田、当好摆渡人”。 如今,平潭对台工作呈现出“四多”的良好态势:人员往来多,仅今年前8个月,对台海上客运人数达16万人次,同比增长40%,其中台胞占比六成;在岚创业就业的台胞比去年增长了近3倍。货物贸易多,今年初以来,对台贸易额保持近50%的增长,跨境电商货值同比增长87%,海运快件货值同比增长145%。投资企业多,在岚台企已突破1000家,累计投资额突破400亿元。互认互信多,134项国家职业资格目录已全部完成比对,向台胞颁发采信证书500多本;累计采信、进口台湾白酒、小家电3350批次,货值6331.38万美元;60多家规划、环保、建筑企业在平潭备案并承揽业务,还有多家台资幼儿园、台资旅行社、台资专科医院及台资个人诊所等落地运营。 绿意盎然的环岛路成为平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通讯员 念望舒 摄 旅游迈步登高 国际旅游岛款款走来 平潭拥有独特的海蚀地貌,以及壳丘头遗址、水下沉船遗址等丰富的自然和人文资源,旅游资源禀赋。自2016年8月《平潭国际旅游岛建设方案》获批后,国际旅游岛建设风生水起。 平潭坚持“长短结合”,先后实施了“景区改造提升攻坚战”和“特色鲜明滨海旅游工程”,全力补短板、提品质、聚人气,一座“现代化+原生态”的国际旅游岛已初具规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