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9月26日电 题:五部委“掌门人”说民生:普惠、兜底、开创性 中新社记者 马海燕 梁晓辉 张子扬 “我给大家讲三个数。第一个数,现在我们有各级各类学校51.9万所;第二个数,各级各类教育在校生2.76亿;第三个数,各级各类专任教师1670多万。”中国教育部部长陈宝生一开场就吸引了记者的目光。 9月26日,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活动新闻中心在北京举办第二场新闻发布会。教育部、民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五个部委的“掌门人”共同亮相。中新社记者 韩海丹 摄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活动新闻中心26日在北京举办第二场新闻发布会。教育部、民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五个部委的“掌门人”共同亮相。 普惠 教育、卫生、住房、养老、就业与每一个人、每一个家庭息息相关,这五个领域也多与民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休戚相关。如何满足人民新期待、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是进入新时代的中国面临的重要问题。 陈宝生介绍说,中国从2012年开始,连续7年实现了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GDP比重达4%的目标。2018年,全国教育投入总量4.6万亿元(人民币,下同),教育支出已经成为公共财政的第一大支出。 2018年,中国卫生总费用占GDP比重达到6.6%。城乡居民基本医保财政补助和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补助标准不断提高。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主任马晓伟说:“用比较少的投入解决了全世界六分之一人口的看病就医问题,中国的医疗卫生事业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道路。”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张纪南说,中国就业人数从1949年的1.8亿人增加到2018年的7.8亿人;第三产业就业的占比从1952年的9.1%,提高到2018年的46.3%,就业渠道多元化、就业形式多样化不断发展。 9月26日,中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张纪南在北京说,中国就业人数从1949年的1.8亿人增加到2018年的7.8亿人,扩大了3.3倍。中新社记者 韩海丹 摄 兜底 让近14亿人口共享发展成果,不能不关注弱势群体。 民政部部长黄树贤说,中国建立了以最低生活保障为基础的社会救助体系,实现了与扶贫开发的有效衔接,每年保障6000万左右困难民众基本生活,织密兜牢了基本民生网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