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关注 科技 财经 汽车 房产 图片 视频 全国 福建

民生

旗下栏目: 股票 理财 民生 银行

减少政府对资本市场直接管控 把握好整顿影子银行节奏和力度 《径山报告》八大建议成看点(2)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采集侠 人气: 发布时间:2019-09-24
摘要:报告指出,银子银行确实造成了不少风险,包括资源错配风险、资金空转风险、期限错配风险和刚性兑付风险等。大量的资金流向了地方融资平台、 房地产 企业以及“两高一剩”行业,助长了盲目投资和产能过剩现象。为了

  报告指出,银子银行确实造成了不少风险,包括资源错配风险、资金空转风险、期限错配风险和刚性兑付风险等。大量的资金流向了地方融资平台、房地产企业以及“两高一剩”行业,助长了盲目投资和产能过剩现象。为了规避监管,理财产品往往“多层嵌套”、“层层包装”,甚至“脱实向虚”, 增加了系统性金融风险隐患。

  正因为此,2017 年以来,资管新规及一系列的金融严监管政策出台,其目的也是为了化解金融风险。目前看这些政策已经初步见效。2018 年末银行非保本理财产品的余额为 22.04 万亿元,与 2017 年末的 22.17 万亿元和 2016 年末的 23.11 万亿元相比,稳中有降。影子银行资金的回表,一方面规范了过去影子银行资金体外循环、脱实向虚、逃避监管等问题,另一方面也加大了正规金融渠道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

  值得注意的是,报告指出,对影子银行“一刀切”的做法,没有很好地将影子银行规避监管、诱发风险的属性与服务实体经济、弥补正规融资渠道不足的属性区别开来。 带来一些负面影响,一定程度上抬升了整个社会的融资成本,冲击了金融市场的稳定运行。

  肖钢介绍,在影子银行治理方面,报告提出六个方面的政策建议,一是要把握好整顿影子银行的节奏和力度,二是统一对各种资管产品的监管标准,减少监管套利;三是加强私募股权型净值型产品销售,增加市场长期资金;四是提升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能力;五是加强对结构性存款的管理,制定相关规则,实现有法可依;六是加快推进金融体系改革,大力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

  探索“最优金融结构”,中小银行做好差异化服务

  “从新结构角度来讲,还是结构性问题占主导,2006年到2011年的信贷数据发现,国有大型银行每增加1块钱信贷投资,对中小微企业发放信贷只有1分钱。股份制商业银行每增加1块钱信贷投资,对中小微企业有1毛钱。而城商行是2毛钱,农村金融机构是2毛5分。我们认为中国中小型银行发展虽然比过去有很好的进步,但未来还需要继续发展。发展方向不再是大银行转型,扎根本地,根据它的禀赋特点、产业结构、金融需求特点做好服务当地的工作。”

  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研究员付才辉代表CF40学术顾问、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院长林毅夫团队分享了其报告《金融创新如何推动高质量发展:新结构经济学的视角》。

  该报告提出“最优金融结构”概念与有为政府的边界,认为对思考中国需要什么样的金融创新有重要启示,即不同经济体、不同发展阶段的最优金融结构可能是不一样的:从大的方向上看,在中小企业主导经济的时候,多一些中小金融机构可能是有益的。而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可能应该更多地关注机构的功能而不是机构的形态。因此,最优金融结构要关注金融机构的组成结构,但更需要关注金融机构的实际功能。

  付才辉认为,为什么现阶段我们还存在着金融支持高质量发展、支持中小微企业的那么多问题,重要的原因是金融结构性矛盾还存在。从新结构的角度来讲,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的“特色”体现在中国现阶段,由禀赋结构所决定的产业结构对金融结构需求的特色,要对它进行改革的特色,要看需求特色在什么地方,改革特色在哪些地方。

  不能用传统绩效工资激励创新

  “客观上来讲,我国金融市场和金融体系还有很多不适合技术创新的方面,所以我们希望在未来3-5年,甚至更长一段时间,能够建立起一整套金融生态、法律制度的环境,能够让它自我循环、自我运作起来,更好激励技术创新。”CF40特邀嘉宾、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副院长田轩分享了金融创新如何支持实体创新。

  他介绍,从宏观角度讲,更加关注制度,金融市场化之后对技术创新正面作用明显:更便宜的融资渠道、风险共享以及公司治理等机制逐渐完善。因此,这带来的启示就是要扩大开放金融市场,鼓励国外机构投资者;提高直接融资的比重,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营造稳定的政策环境,保证一个宏观上连续、完整、稳定的政策,给市场形成连续、稳定、完整的预期;建立一个创新的生态系统,形成一个协同区域效益。

  具体到中观市场层面上来讲,他分享,更加考虑对于失败的容忍,不能用传统绩效工资激励创新;同时政府在培育高质量创新当中也扮演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点是破产制度,把创业者个人资产和投资进行相应地隔离,这也是对失败能更高的容忍。

  最后在微观层面,他提到,更加关注金融工具,强调企业风险投资,和企业风险投资对应的是传统意义上独立的风险投资,对于企业长期创新作用明显。

  他提到,综合来讲,宏观的制度、中观金融市场,还有微观企业的战略,要打成一个组合拳,形成一个生态系统,才能够更好地激励企业的技术创新。

  数字金融应实现监管全覆盖

  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黄卓分享了题为《数字金融创新促进高质量经济增长》的报告。黄卓表示,中国数字金融的快速成长在逻辑上与影子银行的扩张有许多相似之处,一方面,传统金融部门存在许多供给不足的问题,特别是在服务小微企业与低收入人群的普惠领域;另一方面,基于这些业务形态为实体经济提供了真实的金融服务,监管采取了相对容忍的态度。

  报告指出,无论从哪个角度看,中国的数字金融业务都还处于幼稚产业的状态,远未成熟。第一,不少数字金融业务刚刚经历过野蛮生长的阶段,这些业务形态是不是真的有长期的生命力,还有待观察。第二,中国的数字金融尚未经历过完整的金融周期的考验。第三,数字金融对金融体系的影响还有待进一步的分析与理解。

  黄卓表示,当前的中国数字金融正在从过去的野蛮生长走向新的2.0时代,而这个新时代的一个基本特征应该是监管全覆盖,需要有明确的进入门槛,设置具体的资质要求,同时规定稳健的运行规则。在这样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很可能会出现擅长做金融的专注做金融、而擅长做技术的专注做技术的局面。未来也许传统的金融机构会在数字金融领域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而一些互联网公司可以专注为金融决策提供技术解决方案,但不一定要亲自去提供金融产品或者服务。

  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切忌拔苗助长

责任编辑:采集侠
首页 | 资讯 | 关注 | 科技 | 财经 | 汽车 | 房产 | 图片 | 视频 | 全国 | 福建

Copyright © 2015 新闻资讯门户站 版权所有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