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7月23日,人社部宣布,备受关注的养老保险基金中央调剂制度将于当年三季度启动资金缴拨工作。作为迈向养老保险全国统筹的第一步,建立养老保险基金中央调剂制度具有里程碑意义。该制度实施后,2018年下半年中央调剂基金总规模2400多亿元,22个中西部和老工业基地省份受益。 养老保险制度关系到千千万万老年人的生活质量。然而,受人口老龄化、经济发展不平衡等因素影响,省际养老保险基金负担不平衡的问题越来越突出——有些省份每年当期结余上百亿元,有些省份已出现当期收不抵支。 “这种不平衡问题靠省级统筹已难以解决,需要进一步提高统筹层次,在全国范围内对养老保险基金进行统筹。”人社部劳科院院长金维刚说,建立养老保险基金中央调剂制度,就是我国实现养老保险全国统筹的第一步。 2018年6月,国务院宣布建立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中央调剂制度。各省份以全省职工平均工资的90%和在职应参保人数为基数,按一定的上解比例,将资金上缴到中央。中央每季度根据各地离退休人数向各省份拨付资金,从而实现基金的省际调剂,达到适当均衡地区间基金负担的目的。 “2018年,中央调剂基金筹集比例为3%,受益省份受益规模达610亿元;2019年,筹集比例提升到3.5%,预计全年受益省份受益规模将达1600亿元左右。” 人社部副部长游钧说,这有效地防范和化解了部分地区养老保险基金收支风险。 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大事记 1978年以前 我国实行建立在计划经济体制上的“企业保险”制度 1986年 《国营企业职工待业保险暂行规定》颁布,标志着我国失业保险制度的建立 1991年5月 国务院发布《关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 1995年3月 《关于深化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通知》下发,确立了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养老保险制度模式 1998年12月 《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下发,职工医疗费用由国家和单位包揽转向国家、单位和个人共同负担 1999年1月 《失业保险条例》发布施行 2003年4月 《工伤保险条例》颁布,为发展工伤保险制度确立了基本的制度框架 2007年7月 国务院正式开展城镇居民医疗保险试点,88个城市被列入试点范围。我国从制度上实现了基本医疗保险对城乡居民的全面覆盖 2011年 《社会保险法》正式实施,社会保险事业走上法治化轨道 2014年 国务院决定将新型农村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合并 2018年6月 《关于建立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中央调剂制度的通知》印发,决定建立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中央调剂制度 2019年3月 《关于全面推进生育保险和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合并实施的意见》印发,提出全面推进生育保险和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合并实施 2019年4月 《降低社会保险费率综合方案》印发,降低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单位缴费比例至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