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0日至8月4日,“映山红”队赴浙江省嘉兴市南湖风景区、安徽省合肥市和六安市金寨县开展以“中国心·红旅情——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实践活动。一方面,通过“市民交流+实地考察+调研座谈”的形式,引导研究生、本科生追寻革命印迹,感悟红色精神,了解国家发展,增强专业知识。另一方面,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这些学生参加了第八届全国大学生红色旅游创意策划大赛,作品《福建·宁化红色旅游总体规划》《福建·长汀红色旅游推进乡村振兴规划》获得全国二等奖(华东赛区特等奖),作品《最强创业之旅在浙里》获得话说赛区一等奖,作品《红·传》获得华东赛区二等奖,此次实践通过行动思考以往作品的切实性,以期更好地投身于学科竞赛和课题研究中;同时,通过实践真正将“不忘初心”内化于心与外化于行。 活动期间,“映山红”队拜访金寨县文化旅游体育局许科长、金寨县小南京村委会村委和大别山农耕文化博物馆馆主探索金寨县旅游发展现状及发展方向,金寨正在探寻一条“红色震撼+绿色留住+蓝色吸引”的旅游发展路径;此外,小南京村作为金寨县三产融合的典型村落,聚焦“四大工程”谋划乡村振兴,成为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在8月1日建军节之际,“映山红”队的歌唱祖国快闪表演走进合肥市包公园,与市民共同追忆红色历史,祝福祖国70华诞。 这是建军节8月1日上午,“映山红”队在合肥市包公园清风阁前与市民交流,共同祝福祖国母亲七十周年华诞 这是8月1日下午,“映山红”队在安徽博物院前的合影 再续“袁家情缘”:探索袁家模式,倡导文明旅游 8月4日至8月8日,“映山红”队在陕西省咸阳市袁家村进行调研。2017年寒假,王兰兰等同学就曾前赴袁家村进行实地考察,对袁家村乡村旅游发展模式积累了初步的认识。此次再赴袁家村,不仅是与袁家村情缘的延续与深化,更是对袁家模式的持续探索。“映山红”队设计了村史溯源、感悟关中民俗、志愿服务三个模块。“感悟关中民俗”是听非遗故事、品特色小吃,看古民居,“映山红”队以游客视角体验“竹篮打水一场空”、表演皮影戏、体验拓印等,在关中民俗氛围中感悟地域性和乡土性。“志愿服务”是“映山红”队内化的志愿精神,肩负起历史赋予的责任,积极投身改革发展伟大事业,服务人民,主要向游客和山东师大二附中等研学学生倡导文明旅游和厕所革命,组织“文明旅游·从我做起”承诺签字、文明旅游和厕所革命知识宣讲。“村史溯源”是以参访袁家村村史馆和访谈前村主任王志学为主线,与商户、村民交流为辅线,就产业融合特点、利益分享机制、人才回流和聚集等话题进行了深入交流,再顾袁家村党员干部带领群众艰苦奋斗的创业史,探索袁家村从传统农业村到工业村再到休闲乡村的蝶变。 这是8月6日上午,“映山红”队在陕西省袁家村关中非遗传承馆体验拓印的场景 这是8月6日上午,“映山红”队在陕西省袁家村关中非遗传承馆体验表演关中皮影戏的场景 这是8月7日上午,“映山红”队在陕西省袁家村与“文明旅游·从我做起”签字横幅的合影 [主要成效] 纵贯南北,风雨兼程,用脚步丈量新中国发展历程。历时近一个月的社会实践活动结合社会责任意识、融合课题研究、联合党日活动,充分体现了新型学习伙伴关系,在知识经验的碰撞与融合中实现“互助、互动、互补、互促”,此外,“映山红”队充分发挥大学生志愿者“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精神,做新时代的奋斗者,为其他大学生志愿团队做了良好的示范作用。 一是志愿团队有才干有担当。志愿队的足迹遍及福建省、浙江省、安徽省、陕西省,直线距离达2124千米,将“厕所革命为民生加油·文明旅游为中国加分”推广到四省六市。二是志愿项目有突破有亮点。厚植主流文化,充分发挥大学生志愿者的创新精神,开发一批兼具实用性、教育性、艺术性的公益文创产品,设计满足人民群众需求的志愿活动,切实增强广大民众的幸福感、获得感。三是志愿工作有意义有价值。通过基础型服务与延伸型服务双轨并进的方式,为推进厕所革命建言献策,让文明旅游和厕所革命新风尚进景区、进馆舍、进田园、进乡村、进民宿,服务对象惠及游客、市民、农民、研学学生等群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