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关注 科技 财经 汽车 房产 图片 视频 全国 福建

民生

旗下栏目: 股票 理财 民生 银行

美丽中国先锋榜(4)|福建莆田市木兰溪生态文明建设实践(2)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采集侠 人气: 发布时间:2019-08-22
摘要:2.治理方式,从注重治水到山水林田湖草全面施治。 在木兰溪治理过程中,习近平同志强调一定要“科学治水”,“既要治理好水患,也要注重生态保护;既要实现水安全,也要实现综合治理”。莆田市将这一要求首先用于解

  

美丽中国先锋榜(4)|福建莆田市木兰溪生态文明建设实践

  2.治理方式,从注重治水到山水林田湖草全面施治。在木兰溪治理过程中,习近平同志强调一定要“科学治水”,“既要治理好水患,也要注重生态保护;既要实现水安全,也要实现综合治理”。莆田市将这一要求首先用于解决河道“裁弯取直”难题。坚持“改道不改水”,最大限度保留原始水面,形成城市内湖,湖心水域面积超过700亩。“裁弯取直”后的旧河道,如今成了人工“玉湖”,周边规划面积6768亩,崛起了一片集人居、商业、文娱、公共服务等于一体的新城。

  2014年,莆田又开始以东圳水库水环境综合治理为代表,统筹山水林田湖草,在全流域构筑四道生态防线:一是在流域上游坡度较大的山地200平方公里内,设置第一道生态保护防线,强化封山育林,改造林分林相,治理水土流失;出台“饮用水源地保护区+生态流域”的双重生态补偿办法,开展重点生态区位商品林赎买省级试点,全省首家创立生态公益林市级补偿机制。二是在100平方公里内,设置第二道生态治理防线,通过全流域入村进田治污,重点解决流域内53个村的垃圾、污水等点源污染和农田果园的农肥农药等面源污染问题,生态综合整治入库河流比例超过70%;开展污水零直排试点,因地制宜建设高标准乡村小型污水处理设施。三是在沿河环库周边21公里内,设置第三道生态修复防线,实施搬迁工程,641户村民20万平方米的房屋全部搬迁;实施退果还林、退田还草1.2万亩,建设生态库滨带。四是在解决水污染的前提下,设置了第四道生态法治防线,颁布实施《莆田市东圳库区水环境保护条例》,维护河湖健康生命。通过3年行动,东圳水库水质已从过去的Ⅲ类提高至稳定的Ⅱ类优质水标准。

  

美丽中国先锋榜(4)|福建莆田市木兰溪生态文明建设实践

  3.治理范围,从注重下游到上下游干支流全域统筹。治水需要岸上水下协同、上下游左右岸统筹。进入新时代,木兰溪治理从下游延伸至上游、从一溪两岸拓展到全流域。一是从下游走向上游。选择下游作为先手棋,狠抓木兰溪防洪减灾。2011年下游防洪堤闭合后,105公里干流全线动工,两岸75公里河岸也纳入木兰溪综合走廊及景观工程建设,覆盖了70%以上河段,让木兰溪全线“高颜值在线”。二是从干流走向支流。在干流治理的同时,665公里南北洋水系治理进入全新阶段,断头河、瓶颈河全面打通拓宽,易涝点逐年治理销号。福建省安全生态水系建设、小流域治理、水系连通等现场会先后在莆田召开,为全省树立了观摩样板。三是从水域走向陆域。水污染,问题在河里,根子在岸上。莆田按照“水岸协同、属地管理”的原则,以“企业承包、政府监督”的方式,创新城乡环卫一体化保洁机制,将环境管护的“大扫把”交给专业机构,实现路面与河面统一保洁。此外,通过入河排污口管治、畜禽养殖整治、生活污水处理等措施,减少点源面源污染,管好“岸上的事”,确保“河里岸上齐抓共管”。

  (二)和谐共生,

  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相得益彰

  生态兴则文明兴。莆田始终坚持新发展理念,始终坚持生态优先,按照生态系统的整体性、系统性和内在规律,整体施策、多措并举,推进木兰溪流域生态保护与修复,做到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实现人水和谐共生、产城融合高质量发展。

  1.坚持空间管控,构建生态走廊。一是划定水生态空间,编制了《莆田市城乡水系及蓝线规划》,在河道两岸划出100米宽的绿化带和河流恢复自然坡岸的空间,留足两岸1公里生态控制线,东圳水库将汇水区域全部划入保护区,构建环河湖生态缓冲带;加强建筑控制线管理,实施木兰溪及干流两岸建筑退距工程,推进城市拥溪、跨溪、沿溪发展。二是强化水生态保护,上游封山育林,设立源头自然保护区,面积27万亩,保护水系、森林、动植物等生态系统,森林覆盖率高达73%,2018年获评国家森林城市;中游退耕还林、退田还草,保证清水下山、净水入库;下游保护荔枝林和生态绿心,系统修复河口和湿地。流域内全面禁止新建水电站、石材加工、矿山开采等项目;工业园区外严禁审批工业企业项目,沿岸食品加工等污水排放企业逐步退出或搬迁;将木兰溪干流两岸1公里和汇水支流两岸500米划为“禁养区”,养殖场全部取缔,土地全部复垦或转型成苗圃等第三产业用地。

  2.坚持以水定城,优化产业布局。一是强化节水型社会建设。开展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优化配置水资源,统筹考虑流域生态用水,注重工业节水减耗、生活节水减排、城市节水降损,推动企业利用厂际循环用水等高新节水技术。2013年,莆田市获评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示范区。二是限制高耗水项目落地企业进驻。主动淘汰一批投资大、税收高但高耗水项目。三是推动经济结构向绿色低碳转型。出台《关于莆田市重点产业投入和产出控制指标的意见》,创新性加入了环保、能耗等产业准入条件,推动产业布局和经济结构加速向绿色低碳转型,重点构建电子信息、鞋业、工艺美术等6个千亿产业和高端装备等4个500亿产业,构建LNG冷能梯级利用等循环经济产业链。

责任编辑:采集侠
首页 | 资讯 | 关注 | 科技 | 财经 | 汽车 | 房产 | 图片 | 视频 | 全国 | 福建

Copyright © 2015 新闻资讯门户站 版权所有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