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工资被拖欠问题,不仅关乎民生福祉,也关乎着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为努力提升涉工人工资案件的执行成效,近年来,福建省厦门市集美区人民法院将涉工人工资案件列为工作重点,综合运用专项执行、联动执行、拒执惩治、宣传助势等举措,练就“组合拳”,攻坚“讨薪难”,取得了良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 组合魔方:构建立体攻坚网络 “从我受伤到现在已经三年,终于拿到公司应该支付给我的工资与补助金,感谢集美法院的高效执行,非常感谢。”原厦门某塑胶公司工人游某激动地对集美区法院执行法官说道。 原来游某在上班途中发生交通事故,根据生效判决,厦门某塑胶公司需向其支付停薪期工资及伤残就业补助金共计4万余元。但该公司迟迟未按期向游某支付上述款项。2018年5月4日,游某遂向集美法院申请了强制执行。 2018年5月,集美区法院组织“五月执行风暴”专项执行行动,针对10万元以下小额标的案件,特别是追索劳动报酬(包括农民工工资)、工伤赔偿等涉民生案件,开展专项执行。5月10日,集美区法院出动干警36人次、车辆9车次,采取搜查、查封、拘留等强制执行手段,入户搜查评估房产1处,拘留被执行人7人,促成3个案件执行和解,16个案件执行完毕,执行到位33万余元,10余名工人拿到了被拖欠的工资。游某便是在此次专项行动中,拿到属于自己的工资与伤残就业补助金。 针对拖欠工人工资案件中因公司倒闭导致涉事企业经营者难找、财产难寻的问题,集美区法院联合集美区税务局推出福建省首个“税·法执行联动信息系统”,供法院及税务部门在线查询企业信息、税务登记、社保缴交、拍卖财产等情况,通过共享信息资源,进一步压缩避执空间。 被执行人刘某原是厦门一家洗涤厂的老板。因为经营不善等原因,洗涤厂倒闭且欠下工人两个月的劳务报酬3.2万元没有发放,刘某则下落不明。2018年3月,阿才等6名工人先后向集美区法院申请强制执行。在执行过程中,执行法官多次查询被执行人名下的银行存款、不动产权、车辆等财产信息,但均一无所获。 2018年6月,集美区法院执行法官通过“税·法执行联动信息系统”查询刘某的社保信息、个税缴交等情况,找到了正在为刘某缴交社保的厦门某服务公司,得知刘某虽然从该公司离职,但已至厦门某工厂上班。7月,执行干警在该工厂内找到了刘某,并依法对刘某采取了司法拘留措施。次日,刘某的家人从外地赶赴厦门,替其向6名工人支付了全部劳务报酬。 “‘税·法执行联动信息系统’深度融合执行实践,具有即时查询、信息全面、交互性强与保密严格等特点,改变以前法院要逐案开具介绍信进行查询的情况,税务机关亦可查询掌握被执行人的拍卖信息,促进提升了税法联动效率。”集美区法院执行局局长张庆东介绍道。 通过集中专项执行,创新联动执行,依法采取查封、冻结、扣押甚至司法拘留等手段,互相配合,多重组合,集美法院搭建起攻坚涉工人工资案件的立体网络。2016年以来,执结涉工人工资案件1086件,执行到位资金约3829万元。 (责编:陈楚楚、张子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