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圣奥领寓小区为例,“桶长制”助推居民垃圾分类参与率达到100%,分类准确率达到85%以上,投放正确率达到95%以上。江干人正从原来的“不参与、不分类”到“我要分、都要分”的良性转变,社会文明程度实现稳步提升,生活环境也由原来垃圾随处乱丢、大件垃圾随处可见、建筑垃圾偷运偷倒、分类设施脏乱差等情况,转变为干净、整洁、靓丽的城市风景线。 行业系统聚力 合出了“江医生”工作室 “看病难”是老百姓近年来的痛点之一。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就是为了破解这一难题:从2014年启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以来,江干全区签约居民已达到23.3万人。 但问题也随之而来——大部分签约医生散落在各个门诊,肩负着门诊病人和签约病人的双重任务,导致签约医生“有心无力”,服务质量难以保证;签约病人不信任家庭医生,百姓“看病难”便无法得到深层次缓解。 如何让签约医生真正服务到百姓?江干以行业系统为主轴,以“城市同心圆”为助力,打造形成了“区域健康服务联合体”。结合“家庭医生(名医专病)工作室”建设,重组功能型党小组,建立“江医生”党群服务工作室,在工作室里,党小组长是管理者,党员医生是引领者,推动阵地建在站点、资源凝聚到一线、服务便利周边居民。 步入凯旋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一楼,远远便看到硕大的“家庭医生工作室”字眼。在这里,医疗服务流程进行了优化融合:左边的“体检室”里,血压计、血糖仪、肺功能检测仪等设备一应俱全,右边是候诊区和两位专业签约医生的工作室,候诊区专门设有护士提供诊前服务。签约医生将会结合工作室成员针灸、推拿、中医、营养等专长,打造“352”诊疗模式,为社区居民提供个性化、精准化健康服务。 而在四季青街道,“江医生”工作室直接开进了天虹商场和党群服务中心,依托“未来健康屋”智能化服务,同步推出健康讲座、“白领医小时”心理咨询,上门提供三伏天义诊和中医药治疗。 以“江医生”为平台,各类优质医疗资源得到了全面整合,联合邵逸夫医院、省眼视光医院、市中医院、市一医院等省市级医院开展联合义诊、专家讲座120余次,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医疗服务。而在签约医生队伍的“造血”方面,江干也没有落下:居民就医的首要需求就是希望能有全科诊疗服务能力强的医生帮着看病,不然家门口医院即便医疗配套再齐全再先进,居民还是会舍近求远。 为了加强社区全科医师能力培训,今年,江干组建了区域全科教学师资团队开办“江医生”学院,首期培训面向来自江干区各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40余名优秀骨干医师。接下来,将向全市拓宽培训对象,逐步打造江干特色全科培训基地。 “江医生”工作室运行以来,江干的医患关系得到了新的契合,“工作室”的签约医生会为签约病人提供从预防、治疗到康复的全周期管理,包括定期追踪随访,开展健康教育等内容。一句话概括,就是“百姓健康的守门人”。今年60岁的江干居民四季青街道社区俞国良患有高血压,每次就诊前,他都会用手机APP提前预约自己的签约医生。如今他感冒、发烧以及一些慢性病基本都在社区治疗,实在解决不了的,再由签约医生安排转诊,“非常便利”。 医疗资源的整合、服务流程的融合、医患关系的契合,让更多更专业的“江医生”走近居民家门,让更多的江干人享受到高质量的基层医疗。 截至目前,江干全区共有全科医生320名,每万名户籍人口全科医生7名,提前达到国家提出的“到2030年,每万居民拥有2~3名合格全科医生”的标准。2019年选择在江干区签约的居民已达23.3万人,同比增长加32.5%,其中老年人54829人、慢性病人79965人、十类重点人群共计13.2万人,覆盖率达78.4%。(霍翟羿 潘月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