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岩市检察院在履行职责中发现,该公司试生产期间配套的废气处理设施未投入使用,超标排放SO2,造成大气污染,导致周边9000余株林木受损、死亡;正式生产过程中因窑炉周围环型烟道废气收集设施不完善仍存在排放超标SO的行为。SO2对眼及呼吸道黏膜有强烈的刺激作用,超标排放行为严重影响周边群众身体健康。为保护生态环境,维护社会公共利益,龙岩市检察院就该案向龙岩市中级法院提起民事公益诉讼。 福建是全国人大授权公益诉讼改 革试点的13个省份之一。为加强对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保护,探索开展公益诉讼,省检察院专题部署,科学谋划,省、市、县三级院上下联动,积极作为,努力办理一批党委、人大、政府满意,社会各界肯定的的有影响、有成效的公益诉讼案件,总结出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以办案促进依法行政、严格执法,保护生态环境。 一年多时间,全省检察机关共排查公益诉讼案件线索389件,通过检察建议等方式履行诉前程序337件,其中,行政诉前程序案件331件,相关行政机关纠正违法或履行职责的有253件,占76.4%。5个试点地区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31件,其中民事公益诉讼4件,行政公益诉 讼27件,为国家挽回经济损失2亿多元。 百姓富,生态美,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指数,洁净的空气,放心的食品药品,是一大指标。生态环境安全、食品药品安全是社会关注百姓关心的大事。为此,省检察院在全省检察机关组织开展“破坏环境资源犯罪和危害食品药品安全犯罪两个专项立案监督活动”,回应人民群众需求,共批捕440人,起诉1923人。 在保障食药安全方面,省院对28件涉食品药品安全犯罪案件挂牌督办,各地对公安机关提请批准逮捕、移送审查起诉的危害食品药品安全犯罪案件,优先办理,提高办案效率。全省检察机关共批捕食品药品安全犯罪84件128人。不仅如此,各地检察院主动延伸职 能,会同公安机关、行政执法机关排查线索,建立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信息衔接共享平台,监督行政执法机关及时移送涉嫌食品药品犯罪案件,形成打击合力,切实保卫百姓“舌尖上的安全”。 民生大事,刻不容缓。山东“问题疫苗”经媒体披露后,省检察院启动重大敏感案件快速反应机制,主动与公安、食药等职能部门联系,提前介入,排查信息,为快速办案赢得先机。全省检察机关共批捕32名犯罪嫌疑人,立案侦查涉疫苗职务犯罪案件25人。同时,结合办案,检察院针对疫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防范措施,涉案主管部门根据检察建议,全面排查流通、使用环节的质量风险和问题隐患,保障公众用药安全。 为人民提升工作品质 这是两个温暖人心的故事。 犯罪嫌疑人王某杀死妻子被判无期徒刑,留下3个未成年的孩子,学习、生活陷入困境。办案过程中,泉州市院和安溪县院启动救助程序,为他们办理了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申请国家司法救助、心理辅导、助建新居……如今,3个孩子与爷爷奶奶的生活基本回到正轨。 出生单亲家庭的小星,因受他人怂恿参与盗窃,案发时才17岁。莆田市荔城区检察院未检科受理该案后,一边安排小星到检企共建的非羁押诉讼帮教基地接受帮教,另一边找小星和他的父亲谈心谈话,经过多次沟通消除了父子之间的隔阂。案结后,办案干警帮忙牵线搭桥,小星找到了工作。 青少年违法犯罪关系万千家庭幸福安宁。全省检察机关探索保护性办案、修复性救助、社会化帮教、多元化普法的“四位一体”未检工作模式。一年来,针对侵害未成年学生的暴力犯罪,批捕309人,起诉360人;接收642名涉罪未成年人进入帮扶基地,529人重返校园或重新就业。 “不是简单地就案办案,机械执法,办案也要有工匠精神,精益求精,出精品,铸品牌,让自己的工作更有品质,更上品位。”省检察院副检察长何小敏说,做一名合格的党员干警,就是从办好手中的每一个案子做起,精细办案,精准发力,结合履职力所能及为群众排忧解难,以亲和公信检验过硬队伍建设成果和“两学一做”实效。 讲亲和、立公信、见真情,柔性司法,给急需救助者以人文关怀;运用“互联网”+检察工作,让数据多走网路,群众少跑腿;以信息化侦查手段和大数据分析,把贪贿串案窝案挖个干净;请代表把脉检察工作,多渠道多形式公开检察信息,宣传检察职能,让社会各界更好地监督检察……点点滴滴的努力,只因人民检察为人民,这是福建检察机关永恒的主题,是全省广大检察干警永远的初心。 “新的一年,站在新起点再出发。”省检察院检察长何泽中要求全省检察机关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提升政法工作亲和力、公信力和政法队伍“五过硬”的要求更好地落实到检察工作中,为“再上新台阶、建设新福建”提供有力司法保障。 (吴新华 张仁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