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有6000多名员工的江苏兴达钢帘线股份有限公司,拥有全球最大的钢帘线生产基地。该公司2016年正式向建设智能化工厂的目标迈进,截至目前共有25条智能生产线开通。刘锦兰代表认为,智能化不是简单的“机器换人”,而是要把“合适的人放到合适的岗位上”。 生产线智能化之后,对于面临岗位再分配的员工,刘锦兰代表要求他们找准自身定位,继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其中,对实践经验欠缺的,支持他们到实践中去增强才干;对理论知识不丰富的,支持他们参加江南大学速成班;对有一定技术能力的,安排到市场销售和服务一线去。 江苏兴达公司还创办了兴达学院。自2013年以来,兴达学院共开设了16个学历提升培训班,培养学员共计1728人,为员工发展创造了广阔空间。 “保就业就是保民生,有些岗位是机器人永远代替不了的。”刘锦兰代表认为,任何一家企业,无论智能化水平达到什么程度,员工的富余都只是结构性富余。只要预先谋划,创造平台,给予员工更多学习和提升的机会,就没有一名员工是多余的。(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佘惠敏) 在河北省邢台市威县章台镇一家养老院,院长杨瑞美和老人一起剪窗花。 朱旭东摄(新华社发) 全国政协委员何一心: 更加关注农产品质量安全防控 食品安全是重大的民生问题,关系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全国政协委员、武夷星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何一心说,为了公众的健康,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要更加关注农产品、食品的质量安全防控。 “近年来,我国农产品、食品安全保障工作虽取得了许多成效,但仍面临不少挑战,微生物和重金属污染、农药兽药残留超标、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评估预警不完善等问题依然存在。”何一心委员说。 何一心委员建议,在土地管理方面,要对全国农产品适用土地实行分类分级管理,加大对农产品产地周边的环境监测力度,科学制定农产品产地土壤污染防治与保护规划;在农产品检测方面,加强快速检测体系的建设,努力消除质量监管盲区;在经营主体培育方面,加大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力度,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从根本上提升农产品质量。 “要大力培育区域性优势农业,发展区域公共品牌。”何一心委员说,要结合地域特点,重点发展农业优势区域经济,推动农产品优势区域性品牌的打造。积极打造政府和企业共建的资源价值平台,将成为提升区域整体农业安全可探索的途径之一。(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刘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