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文汇》授权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发布,请勿转载) “一定要使他们设法就业” “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就业问题,是民生工作中的一件大事,事关人民幸福、社会稳定。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共领导人十分关心民众的就业问题,在1954年毛泽东亲自主持制定的新中国第一部《宪法》中,就明确规定:“劳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一切有劳动能力的公民的光荣的事情。”在日理万机的工作中,毛泽东十分重视就业问题,多次就此作出批示。 1952年6月16日,原国民党军官费帖致信毛泽东,反映就业困难的问题。信中说,一些原国民党下级军官陷于失业的困境,要求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到文教局办理失业知识分子登记和请求劳动局介绍工作等,都遭到拒绝,走投无路。费帖在信中要求国家予以收容和改造这些下级军官,不使其流浪社会。 6月25日,毛泽东将这封信批转给周恩来,并写下批语: 周总理: 此信代表失业旧军官,值得注意。请交失业救济会议处理。 毛泽东 六月廿五日 根据毛泽东的指示,周恩来责成相关部门负责人认真研究这个问题。当年冬天,就举办了一次“失业军人就业”活动,使一大批军人得到了安置。 1956年1月25日,在审阅中共中央农村工作部副部长、农业部部长廖鲁言呈送的《关于一九五六年到一九六七年全国农业发展纲要的说明稿》时,毛泽东对其中的就业问题作了集中修改。改毕,他将说明稿批示给中共中央副秘书长、中央办公厅主任杨尚昆: 尚昆同志: 此件请即付印,校对勿讹,印350份,于一月廿五日下午三时带到勤政殿,发给到会的人,每人一份(共有320人左右)。 毛泽东 一月廿五日零时 次日,《人民日报》发表了这件说明稿。其中,经毛泽东修改的有关就业问题的全文是:“许多人感觉短期内难于解决的城市一百多万失业人员问题,现在也出现了新的情况,浙江省嘉兴专区就要求从上海移入十万个劳动力,江西省也向上海要求把能从事农业生产的失业人员移五十万人到那里去。至于地多人少的边远地区迫切需要劳动力,就更不待说了。解放以前遗留下来的这个一百多万尚未就业的失业人员,由城乡两方面去作安排,就可以在几年内使他们就业了。” 1963年12月12日,中共中央办公厅秘书室编印的《群众反映》第84期上登载了《上海有很多人迫切要求给予生活出路》一文。该文说,近年来,上海地区要求解决工作、生活问题的来信有显著增加。从目前趋势看,来信还在逐步增加。来信的人,以被精减的职工为最多,其次是未能升学就业的社会青年,再次是其他各类无业人员。精减职工中,大致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已经回乡的老、弱、病、残职工,他们一般小孩比较多,本人劳力不强,农事不熟,工分挣得少,往往入不敷出;另一种是家在上海市区,被精减后断了生计,现在只好“坐吃山空”。一些未能升学的社会青年,或者是家里人口多,收入少,或者是父母双亡,本人无依无靠,他们都要求就业。从来信看,有一部分人情绪极为不满,也有些人要求去香港谋职,或者写信给苏联大使馆,要求接受他们去苏工作或学习,还有些人搞投机倒把等,少数人甚至参加或组织了反动团体。 文中提到的问题引起了毛泽东的关注。12月13日,他将这期《群众反映》批转给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华东局第一书记、上海市委第一书记兼上海市市长柯庆施和中共中央华东局书记、上海市委书记处书记陈丕显,并在首页写下批语: 柯老、丕显同志: 此件请阅。此事必须解决。一定要使他们设法就业。即使暂时不能就业,也要支出一笔救济费把他们养起来,以待逐暂〈渐〉设法就业。上海共有失业者多少?是否有几十万?请查告。你们对此问题的解决意见如何,请考虑见告。 毛泽东 一九六三年十二月十三日 随后,他又将这期《群众反映》和自己的批语批转给刘少奇、邓小平和彭真: 刘、邓、彭真同志: 我在《群众反映》第84[期]上写了几句话给上海柯、陈二同志,送上请阅。如以为不妥,请退回修改。如以为可用,请交尚昆加封寄去。此是一件大事,值得注意。 毛泽东 十二月十三日 1975年9月7日,中共中央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邓小平就对在押的国民党省、将级党政军特人员的处理意见的报告作了批示。报告说,我们对各地在押的国民党省、将级党政军特人员进行了调查摸底,并于最近召开了清理工作会议。现将情况和处理意见报告如下:(一)全国现押的这类人员有三百四十一名,刑满就业的有六百一十二名。(二)在现押的这类人员中,拟对其中以历史罪或主要以历史罪判刑的二百三十二名予以清理释放。因现行罪逮捕判刑的一百零九人,这次不予清理。(三)对清理释放人员,要给予妥善安置。1.发给释放裁定书,同时宣布摘掉帽子,给公民权。2.有家的回家,无家可归的、自愿留下的由原劳改单位安置。愿回台湾的可准予回去,并提供方便。3.释放时发给衣被和零用钱,安置回家的发给路费,回家后生活有困难的酌情予以补助。4.生活和教育问题由当地民政部门和基层组织负责,其中按起义投诚人员对待的,由统战部门负责,并酌情安置工作。(四)对刑满就业的人员,拟同时清理。除表现很坏的以外,均可摘掉帽子,给公民权。清理后的去路同对待在押犯的原则一样。(五)对因历史罪判刑在押的三千三百多名和已刑满就业的一万名相当于县团级以上人员的清理,将经过调查研究,参照上述精神予以考虑。 9月9日,毛泽东在这个报告上写下批语: 建议一律释放。本地不能就业的,转别地就业。如何,请酌定。 毛泽东 一九七五年九月九日 毛泽东关注就业问题,是中国共产党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重要体现。在他的关心下,早在1950年,各地就相继成立了失业工人救济委员会,有计划、有步骤地全面开展失业登记和失业救济工作,通过政府介绍就业、转业训练、以工代赈生产自救、自谋职业和回乡生产等多种措施解决就业问题。这些政策的实施,稳定了当时的社会秩序,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树立了党在人民群众中的良好形象,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必须重视人民的通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