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全國兩會上,這些江蘇聲音彰顯民生情懷 受疫情影響,今年全國兩會推遲到5月份召開,這也給代表委員們更加充分的時間,通過多種渠道積極察民情、聚民意、匯民聲。“北京西路瞭望”(微信號:xhrbbjxllw)查閱各大媒體感到,江蘇代表委員們的提案議案普遍突出民情民意,彰顯民生情懷。 接地氣!“三農”工作備受關注 今年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之年,打贏脫貧攻堅戰與推進鄉村振興成為當前“三農”工作的重中之重。受年初疫情影響,今年如何確保實現既定目標成為代表委員們共同關注的話題。 農機具購置補貼、農資綜合補貼、農村脫貧項目……近年來,為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發展、提升農民收入,從中央到地方,投入了大量資金。 “關於鄉村振興過程中精准使用惠農資金的提議”,這是全國政協委員、南京大學經濟學系主任、南京大學民營經濟研究所所長楊德才今年帶來的提案之一。 楊德才表示,今年新冠疫情后,我國出台了多項政策支持農業生產。但同時也要看到,一些地方在惠農資金精准發力上一直存在一些問題。比如惠農資金缺乏監管、使用混亂,一些種植戶、養殖戶難以拿到補貼、惠農資金等。 如何保証惠農資金真正用在惠農項目上?楊德才提議“打造惠農資金監管平台,加大惠農資金監管力度”。 “一是充分利用大數據優勢,打破各惠農補貼業務主管部門的數據孤島,實現惠農資金項目立項、資金撥付、收益分配、績效評估等環節的全程跟蹤,確保資金安全高效。二是加大惠農資金的監管力度。加強審計、監察等部門間協作,發揮監督合力﹔明確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截留、擠佔、挪用惠農資金。三是提高鎮村資金管理水平,探索實施“村財鎮管”。鄉村是熟人社會,在涉農資金監管中,群眾監督作用巨大,要加大村級財務公開力度,對惠農政策和資金使用情況定點、定時全面公開,要讓村民看得懂、弄得通、理得清。” 除提議加強惠農資金監管,建立完善高效的使用機制,減少惠農資金被濫用的現象之外,楊德才還提議,還應“加強惠農資金績效管理,促進資金使用提質增效”,他表示,“應結合惠農資金投入方向,建立方向明確、具體細化、合理可行的惠農資金績效目標體系,使績效目標貫穿惠農資金使用全過程。加強對績效評價結果的運用,把績效評價情況作為惠農專項資金設立、取消、減少和擴大的重要依據。” 扶貧、致富一直以來都是全國人大代表、江蘇萬順機電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周善紅關注的話題。去年全國兩會期間,周善紅建議“鞏固脫貧成果、推動鄉村振興”,提出引導更多的企業家參與脫貧攻堅,讓優質農產品精准對接市場,這條建議很快獲得國務院扶貧辦的回應。 在此后的一年間,周善紅奔走在扶貧攻堅、推動鄉村振興的路上。“今年我將帶去‘關於防止返貧的幾點建議’。”周善紅說,他發現在一些貧困山區,村兩委的干部年齡偏大、文化層次偏低。如何鞏固脫貧成果?他建議吸引鄉土人才回歸,打造一支“不走的扶貧工作隊”。 不久前,周善紅先后3次赴福建省壽寧縣調研,准備與當地企業合作建設一個工業項目。周善紅介紹,當地鎂礦資源豐富,加之有水力發電站,電價便宜,通過發展工業項目,不僅可吸收當地老百姓就業,還可為當地鄉土人才回歸提供崗位。 糧食安全是國家安全的重要基礎,如何守護好14億人的飯碗?在全國政協委員、南京財經大學校長程永波看來,“糧食安全問題時刻不能放鬆,今年的建議中,還會繼續關注糧食安全及糧食產業的問題。”程永波表示,“我國既是糧食生產大國,也是糧食消費大國,但與現代糧食產業發展領先的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糧食產業的持續增長能力明顯落后,糧食產業競爭優勢還有待進一步挖掘。” 程永波建議,堅持創新驅動,在糧油加工領域培育糧食產業主力軍,可實施“百強工程”:由國務院相關部委會商,制定扶持糧油加工領域高新技術企業發展的具體政策,通過財政支持、信貸支持、科技支持,在“十四五”期間培育100家糧油加工領域的高新技術企業,使之成為我國糧食產業的主力軍。培育跨國糧商,提升國際糧食物流的全球競爭力。由於人地矛盾的剛性約束,我國每年必須進口1億噸以上的糧食才能滿足需求,建議在美洲建立穩定的大豆供給渠道以及能夠安全通達國內的糧食物流通道。 聚焦疫情影響,關注行業新變 受疫情影響,旅游業損失重大。雖然目前旅游業熬過“閉門”期后恢復經營服務,但如何盡快恢復並得到更好的發展成為當下必須直面的問題。隨著防疫的常態化,對於跌入谷底的旅游業,要反彈出新高度,仍然需要再助力、再起跑。 全國人大代表、無錫靈山文化旅游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吳國平聚焦旅游業的復蘇,希望通過積極建言獻策 ,助力旅游業復蘇振興。在專題調研后,形成了《關於進一步助推旅游業疫后復蘇的建議》。他說,旅游業不能再走“圈山圈水收門票,人山人海吃紅利”的傳統發展路子,而要借疫情倒逼行業轉型升級,謀求服務再提升、業態再創新、模式再升級、動能再轉換。他建議,有關部門要從“六穩”“六保”的角度,伸出援手,對旅游業進一步加大幫扶力度。 為此,他建議國家有關部門根據疫情防控情況,分類管理、靈活施策。出台旅游振興計劃,重塑旅游行業信心,提振國民消費信心。從優先保障、重點扶持的角度出發,對旅游企業進行免稅免息,舒緩旅游企業的困境、銀行評級機構對旅游企業的評級進行調整,培育一批能夠講好中國故事、弘揚傳統文化、傳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文旅龍頭企業,使之成為堅定文化自信、建設文化強國的平台和載體。 “這場疫情‘大考’給大家上了一堂深刻的‘風險意識課’,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中小微企業的發展水平差距仍然顯著。”今年,全國人大代表、江蘇陽光集團董事長陳麗芬代表把一份關於進一步支持中小微企業創新發展的建議帶到了北京。 陳麗芬表示,從“授人以魚”幫助中小微企業生存下去,到“授人以漁”扶持中小微企業增強內生動力,實現創新發展,需要政府予以更多的引導和支持。 她為此建議:全面優化創新發展環境,從中央到省、市建立統一高效的中小微企業協調管理機構,完善功能強大的中小微企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加快推進中小微企業融資創新,加大定向支持和監督評估力度,建立專門的政策性金融機構和擔保體系﹔同時,加強引導中小微企業創新發展,加快培育新興產業,打造 “小而精、小而新、小而專、小而美、小而特”的中小微企業集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