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障困难群体生活,事关社会稳定。各地各部门兜牢民生底线,困难群众心里更踏实了。”江西省鹰潭市市长于秀明代表说。在疫情防控中,鹰潭市及时解决部分群众面临的生活困难,足额发放价格临时补贴,对受疫情影响的贫困人员“先行救助”,给予每人1000元临时救助金。 今年3月到6月,每月价格临时补贴金额提高一倍发放,并将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和符合条件的参保失业人员纳入政策范围,覆盖人群超6700万人……代表委员表示,一系列惠民政策措施密集出台,为困难群众生活解忧、兜底,保障了他们的基本生活。 “织密保障网,让困难群众吃下了定心丸。”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委员说,当前,全国有各类养老机构超2.9万家,精神疾病服务机构、儿童福利机构等共计2000家左右。这些机构通过科学管理和创新服务,有力减轻和化解了疫情影响,保障了困难群众生活。 于秀明代表建议,整合各类资源,对特殊贫困群体分类施策,采取集中托管、集中供养等办法,落实兜底保障,让特殊贫困群体得到全面扶持,生活更有保障。 治污攻坚 增加蓝天 本报记者 寇江泽 赵展慧 镜头 四川台泥(广安)水泥有限公司,45米高的脱硫塔冒出白色水蒸气。在线监测室的仪器屏幕上,实时显示着污染物排放数据。“这是我们新增的一套湿法脱硫系统,实现了超低排放。”公司总经理杨涛说,“氮氧化物、二氧化硫、粉尘分别减排75%、60%和70%。” 寄语 近年来,蓝天保卫战各项任务措施稳步推进,取得积极成效。生态环境部大气环境管理司司长刘炳江委员表示,截至今年4月底,全国33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平均优良天数比例为84.8%,比2015年提高12.4个百分点。 “我们紧紧围绕打赢蓝天保卫战,狠抓产业能源结构调整、城市面源和移动源污染整治,强化联防联控和科技支撑,取得明显成效。污染在减少,蓝天在增加,人民群众幸福感不断增强。”四川省生态环境厅厅长王波代表说,去年全省优良天数率达到89.1%。 随着大气质量改善,“在成都遥望雪山”已经成为一种时尚。“去年市民在成都中心城区有65天能看到雪山,比2016年多了近50天。”王波代表说。 山东省淄博市空气质量同样大幅度改善。“全市上下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落实到行动上。”淄博市林学会理事长孙建博代表说,淄博出台多项硬措施,聚力产业升级和新旧动能转换,为打赢蓝天保卫战夯实了基础。 环境就是民生。刘炳江委员表示:“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各地各部门共同努力下,我们有信心全面完成各项既定任务目标,确保打赢蓝天保卫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