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记者梳理,目前仍维持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的有北京、天津、河北、湖北四省份。 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湖南、广西、海南、重庆、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甘肃下调至三级响应。 上海、山东、河南、广东、西藏(西藏部分地区按Ⅲ级响应管理)、宁夏为二级响应。 新疆和青海由三级响应调整为四级响应。 【观点】 应急响应级别下调有助让人更放心消费 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社会保障研究室主任陈秋霖认为,各地的应急响应等级,与其区位特点、人口流动性等因素有关,因此不能整齐划一,而是由各地根据自身情况决定。 疫情防控持续向好之际,北京为何仍维持一级应急响应?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成员、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科学家曾光昨天对媒体表示,采取一级防控,是为了给自己防疫加码,更大力度地去防控疫情。 截至4月28日,北京市已有15个区连续36天以上无本地报告新增确诊病例,朝阳区连续13天无本地报告新增确诊病例。 同日,北京小汤山定点医院最后一批、两名新冠肺炎治愈患者出院。至此,小汤山定点医院新冠肺炎患者全部“清零”,将关闭备用。 曾光昨天表示,北京的应急响应级别调下来了,津冀就会跟着调下来。 目前,北京与国内绝大多数地区一样,需要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两手抓。而疫情应急响应级别的调整与消费情况紧密关联。 陈秋霖认为,当前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重点工作是逐步推动复工复产、复业、复学、复医。复工复产由于场所固定,相对好控制,也是最快推进的,目前复业是重点。 “它是流动的,需要消费群体到商圈去,”陈秋霖提出,所谓“复业”,主要是指恢复商圈活跃度或者消费的问题。当前,复业遇到的一个问题是,到底多少人愿意上街去消费?公共卫生应急响应级别的高低,会影响人们的心理预期。响应级别下调将形成心理引导,让更多人放心地进入商圈,推动复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