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與時間賽跑 湖裡區去年五項經濟指標位居全市第一 【風雨同舟】 特派員“牽線”打通復工全鏈條 快速兌現2.66億元扶持資金 “實話實說,現在最大的問題就是用工需求大,以及資金周轉難。”在“千名干部深入萬家企業”活動中,記者跟隨湖裡區金融辦特派員走進位於湖裡大道的廈門市建設人力資源有限公司。 當下,中小企業面臨的招工難、資金周轉難問題,顯得更加嚴峻。有鑒於此,除了將企業的實際需求記錄下來進行匯總,特派員還在走訪中帶來了一位“外援”——建行湖裡分行的客戶經理。在現場,他與企業負責人互留了聯系方式。“如果您有什麼融資需求,盡管跟我說,我們快速對接”。 “一場疫情,讓政府和企業走得更近。復工之前的防疫指導,復工之初幫我們產業鏈協同復工,如今仍在幫忙協調解決方方面面的困難。”廈門億聯網絡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由衷地說,特派員服務面對面、破解難題點對點……一系列給力舉措下,該企業的總部大樓項目已全面開啟建設加速度。 打通企業復工復產的全鏈條,湖裡區靠的是實打實的真情服務,搭建企業“連心橋”。截至目前,該區特派員們累計聯系10013家企業,匯總並答復3767個實際問題。 再加碼再加力,拿出真金白銀——與暖心服務相輔相成,在湖裡區,各項惠企扶持政策兌現進度開啟了加速度。他們設立“綠色通道”,加快政策兌現進度,從多個方面幫助企業降低成本、減輕壓力,攜手轄區企業共渡難關。 政企同心,風雨同舟——目前,湖裡區已為轄區企業發放緊急貸款1.1億元,兌現各項扶持政策資金2.66億元,更發放全市首筆困難行業小微企業貸款貼息。項目復工、人員回流、資金到位,湖裡區經濟重回正軌勢不可擋。 【乘風破浪】 以拼搶爭精神奮力完成目標 千方百計加速項目落地生效 湖裡區建設局企業特派員(右一)為企業講解內容,收集問題。 錨定高質量,吹響集結號——在全區經濟運行專題分析會上,區委區政府主要領導、經濟部門負責人、街道主管對經濟走勢逐點分析、研判方向,進一步堅定信心、下定決心。 企業是經濟運行的基礎,服務企業穩固生產,就是激發經濟內生力。為此,湖裡區將加快惠企政策兌現,打通服務企業“最后一公裡”。針對龍頭企業,湖裡區在用工、復產、物流、口岸服務等方面做好針對性幫扶,穩固經濟“壓艙石”﹔面對中小企業,尤其是旅游、餐飲、住宿等行業的企業,湖裡區則做好租金補貼、融資擔保、貸款貼息等政策扶持,助力企業度過“寒冬”。 這意味著,湖裡區將拿出“拼”勁、“巧”勁、“狠”勁、“沖”勁,梳理整合片區產業招商空間優勢,按“總部+金融+科創”的產業發展定位加大高端產業項目對接引進力度。加快東部舊村拆遷改造和西部舊村更新提升,謀劃建設“廈門火炬(湖裡)科創企業園”,加快軌道交通、文體教育、地下停車設施、污水管網等民生項目建設——一系列好項目大項目適時上馬,進一步將湖裡區空間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 善謀者行遠,實干者乃成。湖裡區尤其針對疫情期間逆勢增長的行業加大招商力度,把握疫情過后的產業布局調整先機,加快傳統產業的改造提升。高端制造業項目將建成投產,智能制造、無人配送、在線消費、醫療健康等新興產業將得到重點培育,推動微醫(廈門)國際數字醫療中心、中國海峽人才市場等一批高質量企業加快落地,為全區經濟長遠穩定快速發展打牢基礎。 攻堅克難,靠的是一支過硬干部隊伍。在疫情防控前線,湖裡區陸續抽調500多名干部增援機場、定點隔離酒店等防控最前線﹔而在經濟發展“后方”,黨員干部變身多面手,承擔招商引資、項目推進、舊村改造等重點工作,迎難而上、加壓加力、化危為機,千方百計把疫情造成的損失搶回來、補回來,堅決打贏經濟發展攻堅戰。同時,湖裡區委也持續開展干部一線考察,對在推動高質量發展中敢擔當、善作為、實績突出的干部,大力褒獎、大力提拔、大力宣傳。(文/廈門日報記者 郭筱淳 葉舒揚 圖/記者 林銘鴻(除署名外)) 【1】【2】 (責編:陳楚楚、陳藍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