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聚焦经济发展,又关注补齐民生短板。组织少数民族界委员赴省内民族中学调研少数民族体育发展情况,形成了《关于加快发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的建议》界别提案。少数民族界委员积极参与省政协首次远程协商会,为推动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发展献策建言。 组织少数民族企业家委员捐赠人民币10万元、运动装备15万元;继续开展“金秋助学”活动,筹集善款55.5万元,资助130名少数民族贫困大学生;继续组织医卫界委员和专家赴少数民族乡村义诊,诊治贫困患者200多人次,送药2万多元……过去的一年,民宗委坚持精准扶贫、为民履职,努力办实事、办好事,把党和政府的关怀、社会各界的温暖送到困难群众手中,扎实助推少数民族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 港澳台侨和外事委员会:构筑交流平台打造工作品牌 夏日鹭岛,树影婆娑,宾客云集。参加第二届两岸基层治理论坛的嘉宾欢聚一堂,围绕“乡村振兴”主题,叙亲情、谈合作、说未来。200多位参会代表分别来自台湾以及四川、上海、江苏等省市,人数、代表性都比第一届显著提升。其中,台湾嘉宾116人,较去年增加1倍,台湾青年和“首来族”的比例明显增加。论坛还组织嘉宾赴厦门翔安、龙海、长泰等地参观考察,深入了解乡村振兴所取得的成就和经验,彰显政协组织对台交流的特殊作用,构筑了一个重要的基层交流平台。 在过去一年中,省政协港澳台侨和外事委员会把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广泛凝聚共识作为履职中心环节,着力打造政协港澳台侨工作品牌。第二届两岸基层治理论坛的成功举办,正是其中之一。 畅游武夷九曲、观摩文艺演出、祭拜朱子先贤……重在拓展青年交流和文化交流的港澳台大学生走朱子之路研习营,是省政协积极打造对外交流平台过程中的另一项积极尝试。第二届港澳台大学生走朱子之路研习营,由省政协港澳台侨和外事委联同香港朱子文化交流协会、港区省级政协委员联谊会、福建省港区澳区政协委员联谊会、台湾中华传统文教交流协会等共同举办。研习营首次邀请台湾学生加入,共有香港大学、澳门科技大学、台湾“中国文化大学”等16所学校的46名港澳台青年和3位老师参加。研习活动以朱子文化为主题,赴福州、尤溪、三明、武夷山等地参观考察,并与当地大学生进行联谊交流。 在构筑海外交流平台领域,港澳台侨和外事委创新实践,与省致公党、省侨联联合举办了首次“追梦中华福建行·华侨子弟寻根之旅夏令营”,邀请英国、泰国、阿根廷等国家31名海外华侨子弟参加,搭建起凝聚情谊的桥梁。 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探索传统村落古民居保护新机制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经济是领导者的重要责任,保护好古建筑,保护好传统街区,保护好文物,保护好名城,同样也是领导者的重要责任,二者同等重要。”传统村落古民居保护是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工作的重要内容。 2019年,省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聚焦“探索我省传统村落古民居保护”议题,开展专题协商。委员会充分发挥“专”的优势作用,深入把握“有事多商量”的精髓,立足所联系的界别特色优势,密切与各界人士及相关单位联系交流,搭建多样化协商平台,为委员知情、明政、献策、出力提供条件,拓展和延伸专委会的履职空间,增强工作实效。 为做好本次专题协商,委员会成立了省政协分管领导牵头,以省政协委员、省直有关部门、民主党派和工商联负责人、专家学者为成员的课题调研组,赴省内外开展调研。实地察看30多个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和传统村落,召开各类座谈会30多场,参与人数达800多人次……一连串的数据背后,是调研组扎实的考察工作——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分析存在问题,研究相关建议,最终集思广益形成调研报告。 在前期细致深入调研的基础上,积极做好汇总意见建议、联系协调委员、走访相关部门等工作,认真筹备“探索我省传统村落古民居保护”专题协商会。会上,省政协委员、专家学者、工作在传统村落保护第一线的乡村干部代表等12位同志,踊跃谈认识、讲体会、提建议。省住建厅、文旅厅、自然资源厅、财政厅等有关部门负责人第一时间作出积极回应,在思想交流碰撞中深化了共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