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2日,正值小雪节气,一场漫天飞雪将新疆昌吉装扮成一片银白。 在昌吉州中医院,维吾尔族姑娘热米拉·吾甫尔来伤心地哭了。不是因为脚痛,而是因为她喜爱的医生谢雪榕下月将随第七批福建援疆干部人才结束援疆任务、返回福建。 “不哭不哭……我保证在回去之前,帮你治疗好!”在谢雪榕安慰后,热米拉止住了眼泪。原来,两个星期前,热米拉崴了脚,但因为工作原因未能及时就医。在得知热米拉脚伤越来越严重,甚至会影响到以后正常行走后,谢雪榕答应她在12月底回福建之前,帮热米拉治好脚伤。 回望过去20年,当对口援疆成为国家战略,一批又一批福建儿女胸怀理想,立志报国,从东海之滨奔赴天山脚下。他们殚精竭虑、耕耘创造,奏响了一曲曲产业兴旺、民族团结、民心相通的凯歌。 3年来,福建第七批700多名援疆干部人才的心与昌吉人民紧密相连,以拳拳之心结下殷殷深情。如今,虽面临离别,但福建第七批援疆干部人才不愿说再见,因为对口援疆的脚步没有停歇,因为闽水天山已紧紧相连、深情相依。 谋定后动,持续发力,把援疆工作做好做实 对口援疆,是党中央赋予福建的光荣使命。 第七批援疆工作队到达昌吉时,我省已历经17年,先后选派援疆干部人才6批共694人。他们栉风沐雨,倾心尽力,为新疆稳定和各项事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福建援疆成果可圈可点,广受赞誉。 站在前人的肩膀上,第七批福建援疆工作如何开创新局? 原本,完成援疆任务并不太难,只需要按照年度计划去实施项目建设。然而,年轻的援疆干部人才迸发出干事创业的激情。 数据显示,第七批援疆干部人才相比前六批更年轻,平均年龄为41.6岁,“70后、80后”占82.7%,最年轻的只有28岁。他们总体素质较高,团队意识较强,有知识,有干劲。在他们心中,援疆事业光荣而伟大。 “我带着这支队伍,用最短的时间跑遍了昌吉州5县2市及开发区,在充分调研之后,摸清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了解民生需求。”福建省对口援疆工作前方指挥部总指挥长、昌吉州党委副书记黄鹤麟告诉记者,在调研后,省援疆前指在省委、省政府的关心和决策部署下,分别从项目援疆、产业援疆、人才援疆、交往交流交融和脱贫攻坚等五个方面制定措施意见,形成援疆工作的“1+5”指导性意见,并根据实际情况优化了第六批援疆工作队制定的“十三五”援建规划。 谋定后动。带着初心与使命,福建援疆干部人才迅速行动起来。 要把援疆工作“落细落实”,让每一分钱花到刀刃上,让每一个项目成为精品,让昌吉百姓真正受益,成为共识,化为行动。 昌吉州呼图壁县二十里镇二十里店村曾是偏居一隅的小村落。2018年5月起,福建援疆前指投入1700万元,在二十里店村开展集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民族团结、弱村转化等多元素的“闽疆生态村”建设。在这里,援疆资金和力量的使用高标准、高水平、高效益,正发挥示范效应。 记者在村口看到,巨幅笑脸墙上,由千余张村民的笑脸组成的“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九个大字熠熠生辉。“福建的援疆工作,换来了维吾尔族村民们打心底的认可。”二十里店村党支部书记艾尔肯·尼亚孜说。 泉昌儿童保健中心以及麻醉复苏室,是福建援疆泉州分指挥部援建的。据泉昌儿童保健中心项目负责人、援疆医疗专家蔡丽如介绍,昌吉市4家公立医院远不能满足本市儿童就医需求。保健中心的成立,实现了昌吉市“矮小症”患儿检查零治疗的突破。 群众急需,力之所向。福建的援助项目资金正向农牧区、边远地区、特困人群倾斜,重点支持发展特色高效农业带动增收、提高基层公共卫生和医疗水平、加强贫困学生教育帮扶。 3年来,一批又一批深得人心的民生项目相继建成。2017—2019年,我省共实施援疆项目210个,安排援疆资金12.95亿元,项目投资完成率达到100%。投资大、实施好、见效快,成为福建援疆项目的最大特点。 着眼长远,做优产业,为发展增强内生动力 江布拉克位于奇台县以南,因高山、草场、麦浪闻名。美景之外,鲜有人知它曾是西域著名疏勒古城的所在地,惊心动魄的耿恭疏勒城守卫战就发生在这里。 见证这段历史的古城墙已经凋敝,所幸,在江布拉克景区深处,一座崭新的疏勒古城巍然耸立。奇台县委副书记、福州援疆分指挥部指挥长余养挺告诉记者,这座古城由福州援疆分指挥部历时3年打造,目前主体工程竣工,年后将投入使用。项目将挖掘疏勒城保卫战历史,重现汉将耿恭戍边卫国的无畏精神,并引进社会资本投拍院线电影《十三将士》。江布拉克的自然美景之上,又将增添人文内涵。 旅游兴疆,是新疆产业发展的战略之一,也是福建产业援疆的重要领域之一。 援疆干部、昌吉州文旅局副局长苏文晖告诉记者,3年来,福建在旅游宣传、旅游培训等方面援助昌吉,并在旅游项目招商上发力,落地了一批旅游项目,闽昌两地旅游产业互补、互动,成效彰显。仅今年1—10月,昌吉州接待游客同比增长46.9%,实现旅游收入同比增长54.4%。 对口援疆,求显效更要重长效,“输血”帮扶、“造血”发展并行不悖,才能使昌吉实现内生发展、长远发展。 “在项目建设之外,产业援疆被当成工作的重点和最基础的‘造血’功能来抓。站在昌吉未来几十年经济发展的角度,我们着力为产业发展服务,为产业政策把脉,为企业壮大问计。”福建援疆前方工作指挥部副总指挥长,昌吉州党委常委、副州长刘革生表示,“根据昌吉州的产业优势,我们创新工作方式,如举办产业援疆高端论坛、形成以商招商格局、对接各类展会平台、推动项目落地促就业等,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产业援疆,闽商闻风而动。2017年,酝酿许久的昌吉州福建商会在福建援疆前指的协调下成立。昌吉州福建商会会长、新疆昆仑爱德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林强介绍,2017年8月商会成立伊始,就举办了福建商人节,促成18个闽籍企业项目落地。目前,239家闽籍企业在昌吉抱团发展,商会会员企业资产规模约150亿元,实现年营业收入约100亿元、利税约15亿元。 恒安(昌吉)纸业有限公司是福建恒安集团在西北地区最大造纸基地。2018年,该公司决定追加6亿元投资。“我们2017年就计划追加投资,但是遇到税收返还、法人实名认证、消防手续办理慢等问题。在福建援疆前指的协调下,问题不仅得到解决,还提高了前五年的税收返还比例,每年能增收300万元。”公司总经理刘全辉表示,有援疆干部的亲情式服务,在这里投资让人放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