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关注 科技 财经 汽车 房产 图片 视频 全国 福建

民生

旗下栏目: 股票 理财 民生 银行

漳州龙文为民办实事:“小确幸”里的“大民生”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采集侠 人气: 发布时间:2019-12-14
摘要:近年来,龙文区始终以提升人民幸福指数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大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宜养”新城。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近年来,漳州市龙文区始终以提升

漳州龙文为民办实事:“小确幸”里的“大民生”

近年来,龙文区始终以提升人民幸福指数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大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宜养”新城。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近年来,漳州市龙文区始终以提升人民幸福指数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解决“衣食住行、业教保医”等群众最关心、最迫切的问题。

  学有所教、劳有所得、住有所居、老有所养、病有所医……现如今,民生领域一个个看得见、摸得着的变化,切实增强了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一个又一个普通百姓的“小确幸”正“幸福上演”,谱写成了一篇“无边光景一时新”的民生新篇章。让我们通过几组镜头,一起寻找那“小确幸”里的“大民生”。

  镜头一:

  “原住民”的“新福利”

漳州龙文为民办实事:“小确幸”里的“大民生”

目前,龙文区已完成明发广场、龙文花园、联丰浩苑等8个房地产(安置房)项目,通过竣工验收报备和不动产总确权,共计完成不动产登记公告套数4325套。 

  “赶上了好时代喽!”连日里气温连续骤降,龙文区联丰浩苑小区居民苏阿宗的心却依旧暖呼呼的。

  今年72岁的苏阿宗是原田丰村的拆迁安置居民。2004年,作为龙文区第一批实现“出棚入楼”的“幸运儿”,苏阿宗和田丰村3个自然社的村民们一起告别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泥腿子”生活,搬进了宽敞明亮的居民楼里,成为龙文区城市变迁的“见证者”和首批红利“共享者”。

  联丰浩苑小区内,21栋居民楼分布错落有致,小区内配套宗祠庙宇、文化广场,社区设计既保留城市住宅的整洁美观,又保留村居文化的浓浓“人情味”。“能住上这样的小区,当时真是高兴得不得了。”苏阿宗清晰记得当时选房的激动心情。

  15年的光阴流转,昔日这所颇具“里程碑”意义的安置小区由于早期建设标准相对较低,逐渐面临着路面坑洼、排水管线老化、停车难等不同程度的问题,给居民生活带来不便,群众迫切希望改变这种现状。

  民之所忧,心之所系。2018年,龙文区政府“自掏腰包”,投入2000余万元,启动首批老旧小区环境改造工程,重点改造3个无物业小区,涉及53栋楼房,总建筑面积约30.67万平方。很幸运,联丰浩苑小区在列。

漳州龙文为民办实事:“小确幸”里的“大民生”

位于龙文区的龙文花园小区改造后面貌焕然一新。

  “改造之前,小区的空地上都是杂草,管道排水问题严重,形成大面积积水,一到夏天,蚊虫特别多。”谈起改造前的小区状况,苏阿宗记忆犹新。改造完成后,小区内的陈年垃圾得到了清理,小区空地经过硬化提升后,一下子敞亮开阔了起来,居民们停车也变得方便了。“改造后,小区内还增设了不少监控摄像头和路灯,大家住在这里觉得更有安全感了。”

  为响应群众呼声,2019年“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开展期间,龙文区继续投入4700万元,分成三期对8个无物业老旧小区进行改造,所有改造预计于12月底完工。届时,又一批昔日“脏乱差”的老旧小区将“摇身一变”,实现真正的“逆龄生长”。

  居住环境好了,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也油然而生。“人生的任务马上完成喽!”苏阿宗笑称。现如今,他最大的孙子马上大学毕业,最小的孙子也已上了高中一年级,属于自己的“惬意生活”已悄然到来。

  每天早晨在社区文化广场晨跑,傍晚时分到人民广场或碧湖生态园散步,闲暇时约上三两个老伙计,搭上公交车到周边县区游玩……虽说已步入人生的“黄昏”阶段,苏阿宗的生活却过得比以往更加“有滋有味”。“现在公交到哪儿都很方便,70岁以上还能免票,天气好的时候约几个朋友去周边的县城景点逛一逛,玩一玩,每天的日子红火着呢!”

  镜头二:

  “老”菜场 “新”故事

漳州龙文为民办实事:“小确幸”里的“大民生”

在龙文区的一处改造后的农贸市场里,卫生条件良好。

  “现在的菜市场像超市,电子称重,扫码支付,十分方便”。从路边小菜市场到农贸市场,再到如今的智慧市场,在龙文区景山市场从事海鲜销售已有12年的吴宝珠,见证了的景山市场的变迁。“从小摊贩到市场,从以前的一手交钱一手交货,到现在的扫码支付,市场就像我们的生活一样越变越好了。”

  菜场,聚集了生活的烟火气息,也是展现城市面貌的一个小窗口。曾经,传统的市场几乎是“脏乱差”的代名词。干净整洁、智慧称重、食品溯源……现如今,原本“接地气”的菜市场摇身一变,成了附近居民都喜欢逛的新型“智慧市场”。

  “以前带孙子一起来市场买菜,小孩总是用手捂着鼻子,说太臭了。现在改造后,都主动叫我一起来市场买菜,说现在市场很干净,不会臭了。”今年65岁的市民陈彩玲深有感触。

漳州龙文为民办实事:“小确幸”里的“大民生”

龙文区农贸市场检测员正在检测农残。

  “我们采用的是‘农+超’的改造方式,在景山市场,商户还是原来的商户,遇上老客户还可以砍砍价,但在管理方面,是统一超市化管理。”厦门中渼农贸市场有限公司漳州市市场经理王杰枫表示,市场的每个摊位都配备了智慧溯源电子秤,一品一码,从农田到餐桌,消费者都可以查询到该产品的来源。同时,还装有排水系统并配备食品安全检测中心,食品安检员每天都会对市场内生鲜产品进行抽检,确保食品安全。

  小小“菜篮子”,关系着大民生,农贸市场环境的优劣,又决定着菜篮子的质量。自2017年开始,龙文区陆续投资3845万元,改造辖区10个农贸市场,一场轰轰烈烈的农贸市场“变形记”拉开帷幕。

  2019年“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开展期间,龙文区将农贸市场改造作为主题教育“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的重要内容,继续投入1220万元,改造景山、田璞、书厅3个农贸市场。现如今,景山、田璞农贸市场已摇身一变,成了宽敞明亮的“小超市”,书厅农贸市场目前正加紧施工中,春节前也将投入使用。下一步,该区还将改造10个以上农贸市场,争取2021年前基本完成对龙文区农贸市场的改造。

  “市场环境好了,管理规范了,我们的‘菜篮子’也越拎越放心了!”陈彩玲说。

  镜头三:

  用教育“拴心留人”

漳州龙文为民办实事:“小确幸”里的“大民生”

位于龙文区的郭坑中心幼儿园设施完善、环境优越。

  “当初给女儿取名为闽依,就是取与福建山水相依的意思,转眼十几年过去,我们的根要扎在这儿喽!”祖籍江西的张盛财现就职于蓝田开发区某企业,从2006年至今,张盛财已经在龙文工作了13年。

责任编辑:采集侠
首页 | 资讯 | 关注 | 科技 | 财经 | 汽车 | 房产 | 图片 | 视频 | 全国 | 福建

Copyright © 2015 新闻资讯门户站 版权所有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