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事區塊鏈規模較小降低了系統安全性。從區塊鏈技術原理看,除非攻擊者同時修改超過51%的節點,才能成功篡改區塊鏈數據。因此,節點數量越多,攻擊者篡改破壞區塊鏈的難度就越大。應用于軍事領域的區塊鏈,通常節點數量要遠小于基于互聯網的民用系統。戰時面對敵集中大量算力資源發動的大規模網絡攻擊,仍然有可能被修改超過半數以上節點並成功篡改數據。 采取有力措施推進區塊鏈軍事應用 區塊鏈在民用領域除比特幣外,目前尚沒有非常成熟的應用案例。區塊鏈在軍事領域的應用,各國軍隊更是處于探索階段,加快推進區塊鏈軍事應用,不斷拓展其應用廣度和深度,可采取以下措施。 加強區塊鏈軍事應用的統籌規劃。深入開展區塊鏈軍事應用的研究論證,細致分析區塊鏈軍事應用的優先領域及其必要性、可行性、預期軍事效益和可能風險,形成區塊鏈軍事應用路線圖,並納入軍隊建設相關發展規劃。區塊鏈部署是集群部署而非單點部署,通常需要跨軍種、跨部門、跨領域,應明確應用項目的牽頭部門、參與單位、任務分工、工作機制和保障措施等,確保各級在區塊鏈軍事應用上協調一致、有序推進。 創新區塊鏈軍事應用模式。把握區塊鏈運行機理、技術特點和發展水平,揚長避短,進一步挖掘、細化和拓展區塊鏈的軍事應用領域。選取軍事物流、人力資源等風險小、見效快的應用領域進行先期試驗、聯合攻關和試點,探索區塊鏈軍事應用的軟硬件環境要求、運行規則、配套機制等,形成成熟的模式後全面推開應用。 突破區塊鏈軍事應用技術瓶頸。針對軍事領域對區塊鏈應用的特殊要求,加快區塊鏈和人工智能、大數據、物聯網等前沿信息技術的深度融合,彌補區塊鏈性能不足或弱點,提高區塊鏈系統的運行效率。加大共識機制、智能合約、分布式通信與存儲等底層技術開發力度,兼顧滿足“去中心化”“安全”“性能與效率”三項要求,使區塊鏈系統性能達到軍用級標準。 (作者單位︰軍事科學院戰爭研究院) 相關鏈接 2008年11月1日,日裔美國人中本聰發表題為《比特幣︰一種點對點的電子現金系統》的論文,首次提出區塊鏈理念。2009年,中本聰創建第一個區塊,即“創世區塊”。自誕生至今,區塊鏈技術在短短十年內取得長足發展,目前已有比特幣、以太坊等多個公共區塊鏈開發與應用平台,並向數字金融、數字資產交易、供應鏈管理、物聯網、知識產權保護、智能制造和食品藥品追溯等領域拓展應用。 區塊鏈具有去中心化、不可篡改、全程留痕、可以追溯、集體維護、公開透明等特點,這些特點為區塊鏈帶來諸多潛在應用領域。例如,區塊鏈“不可篡改”的特點,為經濟社會發展中的“存證”難題提供了解決方案。區塊鏈“分布式”的特點,可以打通部門間的“數據壁壘”,實現信息和數據共享。與中心化的數據存儲不同,區塊鏈上的信息都會通過點對點廣播的形式分布于每一個節點,通過“全網見證”實現所有信息的“如實記錄”。區塊鏈的“共識機制”,能夠解決信息不對稱問題,真正實現從“信息互聯網”到“信任互聯網”的轉變。區塊鏈通過“智能合約”,能夠實現多個主體之間的協作信任,從而大大拓展人類相互合作的範圍和深度。 總之,區塊鏈通過創造信任來創造價值,使得人類信任第一次可以通過數學原理來創建,而非通過中心化的信用機構來擔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