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关注 科技 财经 汽车 房产 图片 视频 全国 福建

军事

旗下栏目: 教育 体育 网络 军事

读军事,读者偏爱“三十六计”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采集侠 人气: 发布时间:2019-06-21
摘要:济南时报 请保留版权

  

  今天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由于战争的残酷和神秘,军旅这一题材有着挖掘不尽的资源和孜孜以求的追求者。近来军事题材影视剧屡屡霸屏,但是军事类图书的创作或销售情况并没有受到这波浪潮的太大影响,一直保持低调而平稳的状态。有影响力的多是几年前甚至几千年前的作品。军事文学方面,第八届、第九届茅奖都没有军旅作品获奖。军事社科和军事科技更是靠一本2000前年的《孙子兵法三十六计》撑起了天下。
卖得最火的军事图书是《孙子兵法三十六计》
  军事图书分军事社科、军事科技和军事文学三类,纵观上半年,三类图书中,大红大紫的作品较鲜见。
  中国现当代军旅文学,发轫于硝烟弥漫的土地革命战争,淬火于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繁荣于“十七年文学”时期,长期以来一直是中国文化艺术的重要力量。但近几年,军旅文学日渐式微也是不争的事实。纵观历届获得茅盾文学奖的作品,除了第五届,每届都有一部军事题材(或军队作家)的作品,第六届时达到顶峰,徐贵祥的《历史的天空》和柳建伟的《英雄时代》两部作品获奖。然而,第八届茅盾文学奖,军队作家的作品表现得非常弱势,唯一进入提名的是歌兑的《坼裂》,但作者也并非“专业选手”,第九届茅奖干脆没有军旅作品入围提名。
  军事社科和军事科技方面也是如此,其中影响范围最广、销售量最大的就是《孙子兵法》,这本写于2000年前的军事理论图书基本支撑起了一个门类的图书。因为《孙子兵法》篇幅有限,难以单独成书,所以后天便被与《三十六计》合订出版,二者相辅相成,满足了读者从战略到战术的全方位需求,《孙子兵法三十六计》也成为了当之无愧的常销书。在2017年上半年军事类图书实体店TOP10中,与《孙子兵法》有关的图书达到了7本。
  分析原因,有评论家认为,大环境的变化是因素之一,“由于市场经济的拉动,部队主力小说家涉足影视,纷纷下海,朱苏进笔下的和平时期军人形象和朱秀海的战争文学,堪称当代军旅文学中的两座高峰,但他们都走上影视剧创作的路。长篇小说的影视化,对军旅小说的发展是严重的挫伤,这使作家离茅奖越来越远。”著名军事作家王树增则认为,“是因为我们还没有寻找到文学创作的一个最根本的出发点。这个出发点就是优秀文学作品永远写人类共通的情感。”
八一建军节哪些好书可以看?
  若想应节日之景,看看军事题材的好书有哪些?有这些可以推荐给您。
  记者获悉,八一建军节前夕,著名军事专家金一南携北京长江新世纪推出他对军、党史研究的作品《心胜3》。作为百万畅销书《心胜》系列的第三部,金一南在书中回顾中国军队百年的变迁,介绍我党我军自创建到辉煌的艰辛过程,全书共计九篇深度长文,内容涉及军事、政治、时政等多元主题。同时,他在书中披露了众多历史细节,比如在《西征作战,白骨永筑青山》一篇中,金一南运用详实史料,全面细致地剖析了在军事史上颇具争议色彩的“西路军”,以及西路军重大牺牲背后的历史意义。
  披露方志敏领导的北上抗日先遣队中被俘同志在狱中斗争传奇的长篇纪实小说《掩不住的阳光》也值得一读。该小说创作于1959年,两位作者是南京军区空军后勤部原政委乔信明和他的夫人、新四军老战士于玲。乔信明将军,是北上抗日先遣队被捕入狱的我党干部中职务最高的幸存者,也是方志敏狱中生活的见证人,这部作品,就是根据其亲身经历创作的;于玲女士是乔信明将军的夫人,由大家闺秀而投身革命,是新四军的女干部。
  此外,李燕子的《咆哮的鸭绿江》、李亚的《流芳记》、张慧敏的《回家》、王凯的《全金属青春》等也都得到不少评论家的认可。 (记者石晓丹)

责任编辑:采集侠
首页 | 资讯 | 关注 | 科技 | 财经 | 汽车 | 房产 | 图片 | 视频 | 全国 | 福建

Copyright © 2015 新闻资讯门户站 版权所有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