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对陕甘根据地的创始人刘志丹同志和广大干部十分关怀,非常爱护。志丹同志出狱后,毛主席安排他担任中国革命军事委员会西北办事处副主任、北路军总指挥和红二十八军军长。后来,1936年春,刘志丹同志率部队渡黄河东征,不幸牺牲于山西中阳县的三交镇。毛泽东同志题了挽词,称赞刘志丹同志是“群众领袖,民族英雄”。周恩来同志题诗说:“上下五千年,英雄万万千,人民的英雄,要数刘志丹。”朱德同志称他是“红军模范”。毛主席、周副主席、朱总司令给予刘志丹同志高度评价,使那些同刘志丹同志一起工作的干部也受到很大的鼓舞。 我被释放后,到中央党校学习,以后相继在地方、部队担任领导工作。在这些日子里,我有机会多次同毛主席接触。他有时吸收我参加中央有关会议,有时找我谈话,有时写信给我,以至题词勉励我,使我不断受到教育。1935年12月27日,在瓦窑堡党的活动分子会议上,我第一次见到毛主席。会上,毛主席作了《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的报告,系统地分析了当时的形势,完整地阐述了我党的政治策略,批判了党内过去长期存在的“左”的关门主义倾向,决定了建立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我凝神谛听毛主席的报告,觉得他讲的完全合乎实际,路线完全正确。我感到迷雾顿散,信心倍增。1939年,毛主席亲笔在一幅约一尺长、五寸宽的漂白布上写了“党的利益在第一位”8个大字,上款写“赠习仲勋同志”,下署“毛泽东”。这个题词,我长期带在身边,成了鼓励我努力改造世界观的一面镜子。毛主席在我们这些人身上倾注了许多心血,这鲜明地体现了他为党制定的爱护地方干部和广大干部的政策。 陕甘根据地的危机克服后,毛主席立即着手把陕甘根据地建成争取北上抗日的出发地。他根据全国形势和陕甘根据地的特点,提出在“发展中求巩固”的方针,命令红军依托陕甘,东渡黄河,以模范的抗日行动,推动全国抗日。东征战役扩大了我党我军在全国人民中的政治影响。那时,蒋介石顽固地坚持反共反人民的内战政策,妄图阻挡红军向抗日第一线前进,调动了十余万军队,向陕甘根据地进攻。陕甘一带,东有晋军和国民党中央军,北有地方军阀井岳秀、高桂滋,西有甘、宁、青马家军和国民党中央军,南有东北军和十七路军,我们四面被包围。敌人侵占了根据地的许多县,地主反攻倒算,群众遭到残酷杀戮。国民党又在这些地方复辟了反动统治,建立保甲制度,实行连环保。为了稳定陕甘根据地,毛主席命令红军打退了西面和北面的敌人。我也随军西征,在李富春同志为首的陕甘宁省委领导下,在陇东的环县、曲子一带做群众工作。 随着日本帝国主义加紧侵华、民族危机日益深重的形势的发展,1936年9月,毛主席在保安(今志丹县)召开了中央政治局会议。这次会议吸收了两个地方干部参加,我是其中之一。这是我第一次参加中央的会议。毛主席一见到我,便亲切地叫着名字,同我握手。这次会议,主要讨论《关于抗日救亡运动的新形势与民主共和国的决议》,讨论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争取张学良的东北军和杨虎城的十七路军,反对党内“左”的关门主义倾向。会上,毛主席还总结了根据地建设的经验,指出在中心区和边沿区、游击区,因情况不同,工作方针和任务也应有所不同。他还批评了王明路线的宗派主义的组织路线。参加这次会议,我受到一次深刻的路线教育,进一步懂得了:任何革命理论、原则的实行,都必须同当时当地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教条主义之所以错误,就因为它不问实际情况,完全从本本出发,生搬硬套;政治路线错了,组织路线也必然是错的,政治上搞“左”倾机会主义,必然在组织上搞宗派主义。同时,思想上也明确了:必须根据形势的发展,积极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会后,张闻天同志同我谈工作,说对民团、保甲,都可以搞统一战线,可以先试试。 这次会议后,我被调到关中地区担任特委书记。关中地区包括甘肃的新宁(宁县)、新正(正宁)和陕西的赤水(旬邑)、淳耀(淳化和耀县)等县,像一把利剑插入国民党统治区,直逼它的战略重镇西安。当时,我们的游击队只能隐蔽在深山里,活动很困难,生活很艰苦。根据中央九月会议决议的精神,我们一面恢复各种秘密组织,一面建立和发展各方面的统一战线关系。对于每一个人、每一个派别、每一个社会团体、每一个武装队伍,都根据他们不同的情况,在抗日救国的总方针下,同他们接洽、协商、谈判,以订立各种地方的、局部的,暂时的或长久的,成文的或口头的协议,同他们当中的一些人,一些单位,建立起各种不同程度的统一战线关系。有个国民党的县长同我们有老关系,我们也同他建立了联系。在四个县的保安团中,除了一股顽固的地主武装反对我们以外,其余的都同我们建立了统一战线关系,他们向我们提供了许多情报和枪支弹药。这样,到“双十二”西安事变时,关中根据地就全部恢复了,我们的游击队又壮大了。虽然国民党的政权仍存在,但我们的政权组织也秘密地建立起来了,公开的名义叫作“抗日救国会”。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国共合作后,党中央、毛主席又领导我们纠正了王明在那时所搞的“一切经过统一战线”、把领导权拱手让给蒋介石的右倾错误,克服了当时边区党委的某些领导人在统一战线中采取的机会主义立场,粉碎了国民党的摩擦、蚕食等破坏阴谋,使根据地日益巩固;还开展了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建设,使陕甘宁边区逐步成为全国的模范抗日民主根据地,党中央、毛主席所在的延安,成了中外闻名的革命圣地。陕甘宁根据地每前进一步,都是同毛主席的亲切关怀和直接领导分不开的。陕甘宁根据地人民和全国人民,都永远不会忘记这一点。 习仲勋 出生于1913年,陕西富平人。文中身份为陕甘边游击队总指挥部政治委员,陕甘边革命委员会副主席、主席,中共陕甘边特委代理书记、军委书记,陕甘边苏维埃政府主席,中共关中特委书记。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中共中央宣传部部长,国务院副总理兼秘书长,中共广东省委第一书记,广东省省长,广州军区第一政治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2002年逝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