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之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脱贫攻坚越到紧要关头,越要坚定必胜的信心,越要有一鼓作气的决心。 打赢脱贫攻坚战,人民军队勇于担当。从天南到海北,从寒风凛冽的高原到崇山峻岭,他们问诊、筑路、助学……综合运用健康扶贫、产业扶贫、教育扶贫等多种途径帮助贫困地区脱贫,成为脱贫攻坚战中的重要一环。 健康扶贫:切断“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痼疾 健康,关乎民生。在一些贫困地区,为治疗重大疾病或长期慢性病,居民需要花费一笔不菲的治疗费,导致“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象出现。 为降低居民看病花费,各部队多次下乡义诊送药,结对帮扶。2019年,在新疆,解放军总医院第八医学中心派出专家医疗队赴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人民医院,开展结对帮扶工作,捐赠器械药品,提供义诊,并培训医护人员;2020年春,在云贵高原,武警云南总队派出多名军医奔赴曲靖市格核米村,为民众义诊送药。 军医刘莉在为群众做体检。任贵 摄 没有条件,就创造条件,即便是在地广人稀的边疆或高原,牧民依然可以看到热心军医的身影。 在边疆,移动医疗站的作用不可小觑。新疆各边防部队尽选医疗骨干,在巡逻和训练的间隙为群众治病。一次,牧民沙力打马草伤到了腿,随队巡逻的阿拉马力边防连军医晏斌二话不说将他拦下,为其包扎处理,一路护送回家。木匠普拉提一次不小心划伤了右手,军医陶世明得知后赶至他家,不仅精心为其治疗,还隔三岔五送去药品,直至他痊愈。 边疆军医热心助人送温暖,高原牧区主动排查降隐患,对于一些不易为人所察觉的病,部队医院主动深入地方,为居民提供筛查诊治。 茫茫的青藏高原,包虫病困扰着牧区人民。自2015年始,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多次奔赴西藏、青海高原农牧区开展包虫病救治,先后筛查农牧民7500余人,确诊患者700余人,并为200余名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帮助西藏自治区第二人民医院建成了我国首家包虫病治疗基地,为藏区培养了多名超声、影像医技人员和肝胆外科、护理等专业医护人员。 治病救人显神通,部队医生将关爱化作实际行动。春满人间,他们更要将技术和设备留在村落,助力医疗扶贫。 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在2018年派出3批次45人帮扶对口县县医院,涉及15个临床医技科室,医院党委要求任务科室必须推广至少1项先进适宜技术,每项技术实受援医院培施不少于10例,做到人走技术留。自2019年9月起,解放军总医院与西藏自治区联合开展健康扶贫,援建一系列检测网络和医学平台,构建“全方位、深层次军民一体的健康扶贫体系”。 专家一到受援医院就马不停蹄投入工作,图为第一批派驻组长泌尿外科王禾主任现场查房 2018年,陆军军医大学扶贫队在重庆市南腰界镇巡诊送药,问需献策,队员们不仅捐赠药箱,还计划给村卫生室捐赠一台CR设备,并承担村卫生室装修所需费用。同一年,武警四川省总队医院对口援建凉山州梭梭拉达村四开中心卫生院正式揭牌,缓解了百姓看病之忧。 提医术,留设备,健康扶贫渐显成效;远问诊,近施药,远程治疗巧解看病难题。通过互联网技术,医疗扶贫更走出了一条新路径。 解放军总医院将平战结合的远程治疗系统应用于健康扶贫中,2019年,陕西省银厂沟村的老乡足不出村,即可接受病情诊断与治疗,村民幸福感得到切实提升。联勤保障部队某储供基地为陕西省柿村建设了一个具备远程医疗功能的卫生室,在2018年8月10日的一次地方病筛查中,部队医院为82名患大骨节病较重患者提供治疗建议,并邀请其中8名病情严重的患者到医院接受治疗。 解放军总医院时向民、张梅奎大夫为村民远程会诊 基建扶贫:打通老乡“致富路”“幸福路” “要致富,先修路”,基础设施建设是帮助农民摆脱贫困的重要一环。为了让村民生活更便利,步入发展快车道,部队帮扶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帮助老乡打通“致富路”“幸福路”。 在闽南深山,2019年7月,武警某部交通第一支队三大队官兵鏖战126天,顺利拓宽寿宁县县道945公路路面,路宽敞了,村民出行更方便;在北国雪乡,辽宁阜新蒙古族自治县车新村常常遇到“雨天路不通,黑天路难行”的窘况,2017年,阜新军分区帮助村里修通柏油路,出行不再是难题。 筑平路显关爱,在险峻之处开路更显真情。部队参与基建扶贫,不仅乐于开路,勇于开路,更有能力开险路。 磅礴的乌蒙山,有一段公路在当地被称为“手扒崖”,公路下方是一泻千里的牛栏江。为解决出行难题,2015年,武警某部交通二支队四大队派出39名官兵、24台(套)专业工程机械,义务承担村镇之间的“手扒崖”山体无路区道路开挖任务,随着2016年4月一声爆破产生的巨响,“手扒崖”段公路正式贯通。 手扒崖公路建设施工现场。李光荣 摄 泥泞化平坦,狭窄转宽敞,天堑变通途,条条大路的修建不仅方便了村民出行,更为地方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生命力。 位于湖南桑植县的王家湾村,三面环水,村民曾靠骡马运输、肩挑背负跋涉峭壁。为此,当地人武部协调政府,投入80多万,不仅修建出一条3000米长的进村公路,还加宽了邻村村道,周边5个村6500多名村民从此告别出行难题,村民购入摩托车、运输车,跑起了运输,把新建的道路上走成了自己的致富之路。 桑植县城新貌。李维跃 摄 基建筑路通南北,安居乐业百姓美。除了筑路之外,部队深入参与易地搬迁、文化设施建设等其他基建扶贫中,圆民众安居梦,文化梦。 2019年,武警某部交通二支队四大队承担起鲁甸县卯家湾易地搬迁安置点62万土石方的开挖回填任务,40多台(套)机械设备隆隆作响,为当地居民勾勒出安居的美好蓝图。在陕西省柿村,部队与区委区政府共建文化广场,广播站、学习室、球场、戏台,一个个崭新的设施成龙配套,满足了村民的精神文化需求。 教育扶贫:阻断贫困的代际延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