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海巡逻舰、远洋巡逻舰、猎雷艇等水面舰艇建造项目纷繁复杂。为完成建造和升级任务,澳政府向阿德莱德潜艇公司和西澳战略海事公司投资超过13亿澳元,新购船厂用地,增加大型吊车、焊接车、钢材仓库等,以提升两大船厂的现代化建造能力。 战机 加快采购接收及形成战斗力节奏 与陆军和海军的建设和发展节奏相比,澳大利亚空军的重大武器采购计划要少一些。直到2010年以前,澳空军仍然在使用老旧的F-111C“土豚”变后掠翼战斗轰炸机,而主力战斗机则是F/A-18A/B“大黄蜂”战斗攻击机。 为此,澳大利亚在主战机型发展上采取了“两步走”战略。第一步是在2010年接收了波音公司交付的15架F/A-18F双座型“超级大黄蜂”战斗机,于2013年与美国再次达成采购12架EA-18G“咆哮者”电子战机以及大量备件的协议,将“超级大黄蜂”战机作为过渡时期的主要作战力量。 第二步则是要求美国尽早交付F-35A“闪电Ⅱ”隐身战斗机。作为F-35项目的重要参与国,澳大利亚订购了72架该型战斗机,耗资巨大,这种昂贵的战机让澳大利亚国防预算承受了巨大的压力,不得不逐步退役老旧的F/A-18A/B战斗机,并将其中的25架出售给加拿大以换取一定资金。截至2019年底,共有10架F-35A战斗机交付给澳大利亚,但最初抵达的2架由于忍受不了炎热气候,出现了隐身涂层脱落现象。 此外,澳大利亚空军较为重视辅助支援机型的采购。2006年引进C-17“环球霸王Ⅱ”运输机,后来接收了E-7A“楔尾”预警机和KC-30A加油运输机,前几年又签订了采购P-8A“海神”海上反潜机的合同,近期还表达了采购MQ-4C“人鱼海神”海上广域监视无人机的意向。这些机型的采购无疑将使其空军战力得到有效提升。 据称,自2014年9月以来,澳大利亚一支由6架F/A-18F双座战斗机、1架E-7A“楔尾”预警机和1架KC-30A多用途加油运输机组成的特混打击群,在C-17运输机的支持下参与了打击极端组织“伊斯兰国”武装分子的“秋葵”作战行动,这部分显示了澳大利亚空军新机型的作战效能。(王笑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