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关注 科技 财经 汽车 房产 图片 视频 全国 福建

军事

旗下栏目: 教育 体育 网络 军事

“這裡就是我們的戰場”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采集侠 人气: 发布时间:2020-01-14
摘要:我軍援塞抗埃醫療隊隊員進行病人標本檢測。洪建國攝“時間過得真快,我們去塞拉利昂抗擊埃博拉都快5年了。”這兩天,不時有同一批赴非抗埃的戰友和我談起那段難

原標題:“這裡就是我們的戰場”

“這裡就是我們的戰場”

我軍援塞抗埃醫療隊隊員進行病人標本檢測。洪建國 攝

“時間過得真快,我們去塞拉利昂抗擊埃博拉都快5年了。”這兩天,不時有同一批赴非抗埃的戰友和我談起那段難忘的經歷。

2015年1月13日,我軍第3批援塞抗埃醫療隊22名先遣隊員告別親人和朋友,奔赴這個埃博拉病毒肆虐的國家。

當我們抵達塞拉利昂中塞友好醫院埃博拉留觀診療中心時,眼前的一切,讓每一名醫療隊員揪心不已:民眾無助的眼神,不時呼嘯而過的救護車,醫護人員忙碌而疲憊的身影……我真切地感受到致死率極高的埃博拉病毒就在眼前。

看似平靜的病房,就是與病魔搏斗的戰場。為防止傳染,我們在病區工作時要穿戴護目鏡、口罩、防護面屏、內外手套、防護服、靴子、靴套等11件防護用品,並且有隊員在病區外全時監控病區內作業隊員的工作和身體狀況。第一次進入病房,我內心有些緊張。“前方是埃博拉重症患者的病區,千萬不要觸碰任何東西!”同行的隊友提醒我,“看著點腳下,不要踩著血,剛剛有位患者病情惡化,嘔血后去世了。”

在這裡,危險就在眼前,死亡就在身邊。每次我們查完房,回到半污染區時,身上好幾層防護服都會被汗水浸濕。

2015年2月18日,國內正值除夕,可遠在萬裡之外的西非,埃博拉疫情卻依然嚴峻。那天病人特別多,我們9名醫療隊員堅守在自己的戰位,有條不紊、一刻不歇地進行著救治工作。不一會兒,病房外的對講機中傳來隊友的聲音:“進病房1小時了,該出來了!”按照規定,每次進入埃博拉病房時間一般不超過1小時,否則身體就可能因為脫水出現虛脫。

新一批病人接踵而至,隊員們顧不上回應對講機中隊友們著急的聲音,繼續接診、分診、救治病人,不敢有片刻停歇。盡管當時大家已經感覺很疲憊了,但仍有一股勁兒支撐著:時間不等人,我們多一分努力,他們就多一分活下來的希望。

“1個半小時了,趕緊出來!”“已經2個小時了,必須出來,再不出來就出事了!”2個小時后,9名醫療隊員將兩批病人妥善安置后,拖著幾近虛脫的身體走出病房。回到駐地,已是北京時間晚上9點多,大家紛紛拿起電話,給家人送上節日祝福,報個平安,讓他們放心。

在救治的埃博拉危重患者中,我記憶最深刻的是一位名叫穆蘇的老奶奶,她已經80歲高齡。2月27日,她是坐著輪椅被送到診療中心的,當時人已經昏迷,情況十分緊急。被確診感染埃博拉病毒后,醫療隊很快就為她制訂了詳細的診療方案,相繼開展了輸液、抗感染、營養支持治療和常規生化檢查,對她的體溫、血壓、脈搏等生命體征進行實時監測。

3月5日,我們例行查房時,這位老人除了常見的埃博拉症狀外,指著自己的腳一直在喊疼。經檢查,我們發現她的小腳趾和第二腳趾之間的區域已經潰爛……隊員們迅即用消毒劑輕輕地給她做清創處理,涂上抗生素。經過精心診療,她的腳傷很快痊愈,老人更加積極地配合治療。這位老奶奶是我們醫療隊收治的年齡最大的患者,也是治愈時間最短的患者。

康復出院時,穆蘇滿眼淚花地說:“感染埃博拉的很多人都死了,因為有你們精心的治療,我活了下來。非常感謝你們,願老天保佑你們!”

在2個多月時間裡,我軍第3批援塞醫療隊共收治埃博拉留觀患者146例,其中埃博拉確診患者25例。2015年3月21日,我們完成抗擊埃博拉任務后回國。作為親臨抗埃一線的隊員,為如實記錄這段援塞抗埃的經歷,我和醫療隊政委王錦秋創作了長篇報告文學《大國擔當》,展示了中國人民解放軍援塞醫療隊抗擊埃博拉疫情的風採。后來,這本書還被譯成英文版,讓世界上更多的人了解到這段感人的“中國故事”。


(責編:陳羽、黃子娟)

责任编辑:采集侠
首页 | 资讯 | 关注 | 科技 | 财经 | 汽车 | 房产 | 图片 | 视频 | 全国 | 福建

Copyright © 2015 新闻资讯门户站 版权所有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