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策略
宏观:制度创新助推科技创新,科创板今日表现强势近期金融领域利好政策频频发布。昨日金融委召开会议,就资本市场基础制度建设、深化中小银行改革等问题做出关键表述。在市场主体改革方面,金融委继续“推动上市公司提升质量”,同时提出“狠抓中介结构能力建设,加快建设高质量投资银行”,预计随着创业板、新三板市场基础制度改革的提速,非银金融行业的改革红利也将加速落实,继续看好板块中长期的投资机会。着眼市场,今日A 股表现整体平稳。在近期政策的连续催化下,今日科创板今日表现强势,板块50 支个股中, 45 支呈现上行,板块平均涨幅近4%。从板块自身看,近期政策对板块的关注度持续较高,随着资本市场基础制度改革的推进,科创板的“试验田”的经验将被有效引入。从战略定位看,科创板是资本市场对战略新兴制造业的定向倾斜。近期政策中,完善科技创新体制、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相关内容被反复强调,高技术、新兴产业在我国产业结构中的地位将持续提升;回归A 股,新兴市场下的科技股的投资机会值得长期关注。此外,我们继续看好“国改”提速带来的投资机会,继四中全会《决定》强调“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之后,昨日金融委会议也对“国改”再度提及;在时点上,明年将是“双百行动”、国资划转社保等主题事件的冲刺期,A 股或将率先反映出“国改”提速的市场预期,继续看好相关主题的投资机会。
行业动态
钢铁:需求韧性仍存,钢价小幅反弹
需求韧性仍存,钢价小幅反弹。周内钢材现货价格小幅上涨,两库去化顺畅、主流建筑钢材贸易商日均成交量维持20 万吨左右水平均验证短期内需求端韧性仍存的观点。当前需求端的主要变量为四季度基建用钢需求及冬储需求,在基建方面,今年前9 月基建投资反弹至4.5%,幅度相对有限,四季度基建投资在明年专项债券部分新增额度提前下达的促进下有望小幅抬升,四季度基建用钢或将成为需求端亮点,建议持续关注后续专项债发行节奏。在冬储方面,今年冬储环境较去年有所不同,主要体现在市场对明年钢材供需较为悲观、冬储意愿差,钢厂今年盈利情况不佳、资金实力下降等方面,我们认为在供需转弱、冬储性价比较低的背景下贸易商冬储需求不排除有走弱可能,建议持续关注后续冬储落地情况。在供给端,环保限产扰动仍然存在,10 月末唐山市发布《11月份唐山市大气污染防治强化管控方案》,区域内评级为C 级钢企需在11 月1日-14 日之间限产50%,日均铁水影响量17 万吨。今年秋冬季气象条件受厄尔尼诺现象影响整体偏差、重污染天气较多,分类为B 及C 级的钢企或将频繁进行短期限产,在当前钢厂利润较低、铁水废钢价差较大背景下,限产或将对实际产量产生更大影响,差异化限产效果值得关注。价格:钢材现货价格小幅反 弹。现螺纹、热卷价格分别为3740、3611 元/吨,周变动分别为1.91%、0.32%;螺纹、热卷最新期货价格分别为3380、3358 元/吨,周变动分别为1.08%、-0.06%;现唐山66%铁精粉价格806 元/吨,周跌幅1.71%。巴西、澳洲铁矿石到岸价分别为743、680 元/吨,周变动分别为-2.24%、-4.23%。巴西-中国和澳洲-中国海运费分别为20、8 美元/吨,周变动分别为3.10%、-2.19%。山西二级冶金焦报1700 元/吨,周环比持平。利润:钢材利润企稳回升,加权生铁和钢坯成本分别报2284、2830 元/吨,周跌幅分别为1.21%、0.94%。分产品看,螺纹、线材、热卷、冷板、中板的加权利润分别为168、323、-116、-1、-96 元/吨,周变动分别为86、37、37、21、11 元/吨。钢材库存:螺纹钢社会库存去化幅度收窄,社会库存总计937.04 万吨,周环比下跌5.03%;分产品来看,现建筑用钢、热卷的库存分别为510.91、210.44 万吨,周变动幅度分别为-7.09%、-4.22%。上周建筑用钢终端采购变动为550.82 万吨,周变动-10.60 万吨。上周建筑用钢产量为509.76 万吨,周环比减少0.23%。
热点新闻
1、商务部举行的例行发布会上,新闻发言人高峰表示,如果中美双方达成第一阶段协议,应当根据协议内容,同步等比率取消加征关税,这是达成协议的重要条件。高峰强调,中方对于关税问题的立场是一贯的,明确的,贸易战由加征关税而起,也应由取消加征关税而止。至于第一阶段取消多少,可以根据第一阶段协议的内容来商定,双方经贸团队一直保持着密切沟通,我们希望双方共同努力,在平等和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妥善解决彼此核心关切。(Wind)2、美国至11 月2 日当周初请失业金人数为21.1 万人,预期21.5 万人,前值从21.8 万人修正为21.9 万人;初请失业金人数四周均值为21.525 万人,前值21.475 万人。美国至10 月26 日当周续请失业金人数为168.9 万人,预期168.3 万人,前值从169 万人修正为169.2 万人。(Wind)3、《2019 年度中国进口食品行业报告》正式发布。报告显示,水海产品及制品、肉类及制品、乳品成为最受中国消费者欢迎的食品,这三类食品2018 年的进口金额分别为122 亿美元、111 亿美元、107 亿美元,在各大类进口食品中排前3 位,其进口金额加在一起,占到了进口食品总额的46.1%。(Wind)川财报告
【川财研究】川财每日谈:制度创新助推科技创新,科创板今日表现强势(20191107)
【川财研究】周期观察:银保监会推动“银税互动”(20191107)
风险提示
宏观经济不达预期;政策执行不达预期;下游需求持续低迷对行业的影响。
|